乐书8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颂也。物之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己,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佚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寡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是故先王制礼乐,人为之节: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也;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人刚出生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欲望,这是人的天性,看到事物之后才会有各种情感的出现,这是内在天性对于事物的外在表达,事物能够备感受,所以人心中也就有了好恶情感。

好恶的情感在内无法控制,事物在外进行不断的刺激,人不能够控制自己的内在情感,人的天性也就被破坏了。

人对于事物的感受是没有尽头的,人的情感好恶也就很难进行自我控制,在这样的环境中外在的物就对人形成了相应的控制,当人被事物控制的时候,人的本性便会被消磨,内心之中存在的仅仅有无穷的欲望。

在无尽的欲望之中,个人也就容易做出生出悖逆奸诈之心,做出各种荒淫无度的事情,因此强者胁迫弱者,富足的欺负贫穷的,聪明的欺负愚笨的,胆大的讨厌胆小的,健康的排斥生病的,最终老幼孤寡的弱势群体得不到养护,这就必然会导致天下混乱。

因此先贤制定礼乐,人的情感也就得到了调解如在办理丧事的时候,通过礼乐调节了个人悲伤的情绪,通过钟鼓干戚等乐器,调节个人安乐的情绪,通过婚姻冠笄的礼仪调节了人的婚姻和男女的行为,通过设置乡射酒会等理解是为了调节人际关系。

礼来调节大众的内心情感,乐来调节大众的言论表达,制度来引导大众的行为,刑法来规范大众的行为,礼乐政刑都做到了而且能够相互配合,天下也就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理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
    芊芊学子八阅读 39评论 0 2
  • 太史公曰:余每读《虞书[https://zhida.zhihu.com/search?content_id=233...
    芊芊学子八阅读 21评论 0 1
  • 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至周厉王,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呜呼,师挚见之矣!纣为象箸[https://zhida.z...
    芊芊学子八阅读 169评论 1 2
  •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
    芊芊学子八阅读 70评论 1 2
  • 成王在丰,使周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作《召...
    芊芊学子八阅读 171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