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公务出行由京抵沪,在酒店下榻的我早早看到微信朋友圈上海的女儿开心地在聊天群里分享道:“我‘叮咚’到芦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 ex Bess.)了!”
看到“芦蒿”这个名字,那独特的、属于阳春三月的浓郁清香即刻扑鼻而来。每到寒尽春生时,一茬一茬去了叶的芦蒿整整齐齐落在菜市场摊位上,利落能干的上海阿姨爷叔们忙着挑选最鲜绿的嫩茎,赶紧着把春天的味道带回家。
如今又到“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好时节,可惜此番情景,现在处于静态管理下的大上海也许是看不到了。朋友分享目前物资充足,但若想多吃点时令蔬菜,要在“叮咚买菜”、“盒马”等生鲜电商平台上购买,“平台上最受欢迎的就是绿叶菜!”因为供不应求,还有人专门分享买菜攻略,女儿说:“想买的话,必须早上5点50分就得准备着。”
时令芦蒿想必是抢手货之一,朋友起早贪黑没白费,说是总算应时吃上一口江南春。嫩绿的芦蒿清新可人,简单素炒一下,竟有摄人心魄的香味,尝过一次此生难忘,应了苏轼那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学士对于芦蒿的爱不止于此,那著名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是将蒌蒿(芦蒿)与芦芽(芦笋)、河豚并列为春季至味美食。
除了芦蒿,南方人开春也讲究吃“七头一脑”,分别是香椿头、荠菜头、小蒜头、枸杞头、马兰头、苜蓿头、豌豆头和菊花脑八种野菜,每种风味都是无可比拟的特别。
当中最诗意要数香椿头,《庄子·逍遥游》中写:“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且不论此“椿”是否非彼“椿”,吃着8000年为一季的老椿树上开出的新芽,想想都波澜壮阔。
不时不食,应时而食,古人早把吃时令食材印入骨髓里。南方农家有句俗语“香椿芽,头刀韭,顶花黄瓜,落花藕。”每种瓜果蔬菜都有自己的好时节,吃对了时节,山野春蔬可比山珍海味。
好天良夜,春雨绵绵,与女儿畅聊一番春蔬之美,顺口问了她一句,“疫情”解除后最想吃什么。女儿不假思索、应声秒回:“火锅!”
想到疫情这么严重,沪上人家还是很乐观的,
宋代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言犹在耳: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