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阅读手记
合上这本书时,天已黑透。虽是春节,但寂静笼罩着世界,还透着一丝隐隐的忧患,如鲠在喉,着实难安。
看看窗外,月如钩,安安静静的把自个儿挂起。此时的街灯,应是孤单的,那些灯笼啊,也是形单影只,还有凉凉的夜色,都被这场弥漫着戾气的疫情凝重了。
窝在家里好几日没有出门,终于在今日份读完了大冰的《小孩》。沉甸甸的一本书,42万字的一本书,几个故事,几个小孩,让我此刻总想说点什么。
早就听闻大冰是畅销书作家,《阿弥陀佛么么哒》《你坏》《乖,摸摸头》《好吗?好的》《小孩》……这些书名看起来都很奇怪,言语间总有孩子气的善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网购了一本《小孩》,间歇的读,速速的浏览,读完却无端沉沉的心。
几个故事,充满艰辛的小孩,善良又固执。《送你一棵树》里的瓶罐,从小垃圾堆里长大,因为执着于音乐,从不言弃。这个来自深山里淳朴的大男孩,用自己的痴心和努力,一路披荆斩棘的奔忙,然而最后,他却并未以音乐为生,而是默默的种茶。他是善良的,对于每一点温暖都是倍加珍惜……《客家姑娘》里的采,小个子软软糯糯的女孩,却像石头一样坚硬顽强的活着,还活出了最精彩的自己。逃离家庭,一路打拼,用自己的善良和努力找到一方晴空,她从小缺爱,但却没有失去善良,反而用自己的爱去弥补那些如她一样受过伤害的孩子们。她眼神里的坚定,她的面无表情,不苟言笑,都是她滚烫内心的遮蔽,这个倔强的小孩,用自己的颠簸诠释客家人的顽强,屹立不倒。《兄弟》里的那个大松,乍一看,原以为是隐士高手,然而出乎你意料的,他却是一个赤诚且坦诚的热心人,非洲鼓掀起的热潮,还得感谢大松,对于鼓的热爱,对于音乐青年的帮衬,这个朴实无华的大汉,做的一丝不苟。《妹妹》里的那个朴素的樱桃,一口东北话,人却实诚的让人感动,一路逃,一路辛苦,一路都是心酸,却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反而用自己的一腔热忱无私的助人,仿佛世界欠她的一般,错了,是她欠了全世界一样。这样的女孩子是万能的,干活是拼命的,人生是单调又知足的,她眼里的世界,单纯的如小菜园子一样青葱翠绿。
是的,他们都是孩子,孩子一样的单纯,孩子一样的可爱。这些皮囊老气横秋,饱经岁月的脸,骨子里都是最可爱的孩子,孩子气,孩子心,孩子般单纯的善良。正如《台北儿子》里的阿宏,明明已为人父,却执拗的当起了鬼马爸爸,逼着二十好几的儿子圣谚叫他弟弟,逼着儿子不要和他一起住,逼着儿子过自己的日子,漂泊半生,为了照顾自己的老父亲,放下游子心,毅然当起了全职护理,用自己乱七八糟的新法子,硬是把弥留之际的老父亲照顾的精神焕发,鹤发童颜了。其实,阿宏这样当爸爸的人,何尝不是个孩子呢!他是个更可爱的老小孩,在啼笑皆非的现实里,他把儿子当弟弟,叫儿子哥哥,在婚礼上与儿子称兄道弟,然后将照顾老父亲当做未完成的艺术品,精雕细琢,骑了多少年的摩托车,还有多年的梦想,一一在孝心前慢慢放下,真正的做了一个好儿子。这是个老小孩,疯小孩,却又是个淳朴至极的好小孩!
《天津往事》里,作者罕见的记录了自己的一段青涩时光。那个像苹果一样的女孩子,温柔如光,从未深交,却明心意,远远近近,一直在他心头荡漾着,温暖着。这些青春里的故事,十有八九都是有遗憾的,但恰恰是这些遗憾,才让美好一直留存在心底,直到永远。温婉细腻的旧日怀想,总归是生活的另一份寄托。
大冰的文字,充满了嬉笑怒骂,还有插科打诨,但却在这真实之下,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悲天悯人,纯真善良。各路方言尽显,谩骂嘲讽亦有,但万千言语都掩盖不了他对这些小孩一样的大人们,好人们的热爱与赞赏,爱与被爱,因为,他也是那样的人,他也是最可爱的孩子。大冰的小屋,收尽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他的故事温暖每一个泥泞里挣扎的人,他说,他不是作家,他只是个说书人,然而,从华丽的台前主持到幕后的说书人,他阅尽了人间沧桑,看透了世态炎凉,于茫茫人海中,遇到像他那样的好“小孩”,这本身就是因缘际会的赐予。这些“小孩”或在非洲长期做着义工,或是默默资助着偏远地区的山村孩子……无论是小屋腊八节的施粥,还是无偿免费的借宿,难道不是这些“小孩”们善意的给予吗?
爱,无痕。爱,永存。阿弥陀佛么么哒!这个野生作家——大冰,让我们透过花花世界,看到了小孩最单纯的美好!是的,正如大冰所言:与无常处知有情,于有情处知众生。走过的路越多,越喜欢宅着,见过的人越多,越喜欢孩子。
愿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孩,愿我们都如小孩一样,活的可爱,活的灿烂,活的无愧天地!
末了,补上一句,你身边可曾有过这些善良的小孩,若您遇到了,请记得务必珍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