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拿起我放置一旁的手机,咔嚓咔嚓地连拍我好几张图片。清除照片时,我惊讶地发现不同角度的我都显得那么颓废,那么压抑,我自己都不愿多看自己一眼。过去的一个半月,我每天的心情只有一种,就是死气沉沉,抑郁。或许是倾其所有买房子,紧接着简单装修让我没有安全感(因为口袋空空),也许是每天清晨5点12分的起床时间刚好处于另一个睡眠周期的开始(醒来之后昏昏沉沉),或者是每天的学习内容加上工作加上带宝宝让我感觉自己彻头彻尾的loser。瑜伽西语英语写作阅读,只做到了每天瑜伽,天天用英语荒废了40来天了,阅读写作从没开始过,西语还停留非常初级的水平;带儿子时摔倒了,轻微脑震荡,每天读经计划也没有坚持下去;工作,传闻要失业了;我的胃,又开始痛了。。。
这些是元旦伊始的计划,现在看来一团糟,如同我的心情,跌入谷底。
我就是开心不起来,我就是一副死人样,我怎么了?我才30岁,像80岁老太太。就这么死人样了一个月,我决定我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一.“觉知当下”“元认知能力,不能做大脑的奴隶”
我在想,我的抑郁部分由于我想做得太多,我能做得太少。我太多杂念,我从“坐享”开始,我从“此刻”开始。我承认我的负面情绪,大家都会有,不是吗?
担忧,犹豫,焦虑,压力山大,发怒,失落,对比带来的伤害,害怕被忽视,害怕失败,孤独,什么都不想做,期待自己的胸大一点,脸小一点,肌肉多一点,伴侣更完美一点,回避问题,机械地在每个任务蜻蜓点水。
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是自找的。我们的大脑创造了它们。
将脊柱挺直,专注呼吸,专注你身边物质的物体,你的身体每个部位,灯光,你坐的椅子,你正在敲打的键盘,就这样观察它们,不做任何的评判,只是观察他们的细节。思绪还在脑海飘来飘去?不要责备自己,专注呼吸,让它们来,让它们去。“当你分心时,回到呼吸来,回到当下”
感受当下,你在泡澡,就感受水按摩你肌肤的放松;你在给孩子读书,就清晰声情并茂地朗读童话故事;你在瑜珈,就细细体会每个动作给你身体带来的拉伸;处于当下的事,你的担忧,挫败,生气可以暂时藏在你脑海里,它们不必参与。它们是臆想出来的。而当你啥事都不做时,这些负面情绪又会爬满你全身。
二。“里程碑思维” “沉浸能力”
瑜珈近11个月了,当老师夸我进步大大时,我不至于太得意忘形,当老师说我身体僵硬时,我不至于太嫌弃自己,因为我知道,我的全身僵硬我的髋跨不开我的脊柱老化,都是我过去30年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正如过去数十年造成了今天的僵硬的我,那么再花多少年才能慢慢成就未来柔软的我呢? 我知道这时间不会太短,至少先练习个5年再看。 所以每一次的练习很累时,我告诉自己不要期待它的结束,所有的都是过程,没有终点。所以,心态放轻松。
向孩子学习,沉浸其中,满足其中,而不是让自己习惯性退回脑袋中负面情绪:为什么我控制不了局面?我怎么做不好?等等让你煎熬的无用的心累的想法。
里程碑思维,行者的心态。在起点和“终点”(实际上对于不断成长的人来说所谓的终点不存在;或者存在的终点是甜蜜的毒药)之间,你可以沉浸每个当下。人们总是盯着未来某些点,比如周一时就盼着周末来临,家长总盼着退休小孩长大,旅游时巴不得尽快到达目的地,我们总是在自欺:到达那里,我就可以缷下行囊,我就可以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情。
事实是,你花在等待的时间远远长于停留在“终点”的时间。“终点”的生活时长只是你生命的一小小部分,大部分时间我们要花在旅途上,花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上。如果你觉得只有到了“终点”,你紧绷的神经才能缓下来,那么很可能你一辈子都无法轻松。因为你到达“终点”的那瞬间,“终点”也就结束了,你马上会有新的欲望,99.9%的人生充满不确定性和待解决的需求。
怎么培养行者的心态呢?记住以下三条:
1.感知你的身体,放松你的身体
2.观察这个世界
3.做到1&2,让心静下来,同时观察你的世界。
做个行者。
行者心态,跳出绝对安全区,可以平和地面对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的世界。你可以接受残酷的事实,即使你很努力,最后事情也有可能不如意。如果真的遇到紧急意外挂掉了,那也是概率。不断的忧虑质问其实对于每个人都是灾难。当真正的意外来了,忧郁的头脑零准备,毫无抵抗力,毫无作为。紧张的头脑除了带来无数的负面情绪思绪,还让旅途的每个瞬间黯然失色,它还以为它能抵御无法脱逃的危险呢?!真正降临灾难时,灾难很可能跟你想得不一样。你早该去做准备工作,而不是恐慌担忧。。。你的末日也许就在某星期二你闲逛时。那么,再多的忧虑思索能避免吗?你至少得坐下来,拿张纸笔书写才能计划决策,而不是无休无止的担忧。享受星星,享受波折,不去做无谓的担忧。人们总是抓住太多真正不需要的东西;正如人们总是做太多无用功。
P.S.:以上建议来自于"this moment"和"how to less worry"内容。
Ring,你知道吗?当我看到你狰狞的五官,我是多么痛心,到底什么鬼将你折磨成这样。请做自己头脑的主人,别让情绪主宰你的生活,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