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烧烤是西昌美食不可获取的一环,追溯其起源的话,最早源于彝族人家平日里粗犷简朴的饮食方式,顾名思义,火盆烧烤的特别在于它的烤制工具,用硕大的火盆炭火熏烤,除开特定的食材如果你用签子把肉串起来烤,就会显得相当小家子气,配不上这粗犷的气氛。就好像火盆烧烤烤肉食,必然是大片大片的,土豆,韭菜之类的素菜也有其各成一派的烤法。吃火盆烧烤不一定非要去西昌,在成都一样也是可以吃到正宗的火盆烧烤的。
三五几个好友围坐在用铁皮做成的圆桌旁边,桌子中央放着一个用半截铁皮油桶做的火盆,架上一个网架,里面烧着木炭火。所有的食材都需要自己去拿取,五花肉、牛肉、卤肥肠、土豆片、茄子、韭菜、鸡翅、脑花等等各式各样食材被我们毫不犹豫的扔上了烤架。不长不短的等待的时间,闻着那悠长的醇香别提心里有多挠痒痒,也是趁这个间隙,朋友们闲闲散散的聊聊趣事,笑闹声搅拌着这味道,别提有多享受了。
在火盆烧烤里,为了更好的味觉体验,便用调料蘸碟赋予它二次味道,最常见的只有两种,一种是四川常见的辣味调味,用盐巴、味精、花椒面、辣椒面、碎花生调和出味碟,算的上是比较辣的了,但是它的辣的比较融合,顺口,不像有的的地方的辣碟,辣的让人难受,些许是老板是个调味的行家,加了点点糖的缘故,使得这辣味一气呵成,另一个便是炒香的黄豆面,特别香带点淡淡的甜味,是不可吃辣的人首选。
最先烤好的便是这肥肠,肥肠是提前卤好的,只是经历经过冷藏处理后,放置在常温下,不得不说,这个肥肠在卤味处理时,把味道吸收的比较彻底,把肥肠本身的臭味去除的干干净净。选用的肥肠很显然是上品的,肥肠特别有嚼劲,嘴巴一张一合之间越嚼越香。肥肠烤一会就足够了,它一个个太小,太容易烤糊了,黑色导致了苦涩,就不好吃了。
五花肉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一方面来说其质感肥而不腻,实在是吃货完全无法放弃的美味,特别是裹上黄豆粉,那份残留在肉上的油滴完完全全被黄豆粉吸个干净,吃起来特别巴适,但另一方面,在五花肉烤制过程中,肥肉本身所带有的油,受热一滴滴的滴落在木炭上,骤然间,火光四溅,文火立马变成武火,火焰层层往外冒,搞得人措所不及,不失为点乐子。
错开这个插曲,像鸡翅,虽然烤的时间比较久,但是皮被提前刷了一层香料,所以吃起来特别香,肉质特别细嫩,吸溜一下就把骨头上的肉抽拉个干净。土豆、藕这样大众喜欢的素菜,烤的时候,水分被慢慢挥发点,木炭赋予它们独特的风味,并且给他们披上了一层无形的壳,由于只剩下淀粉,吃不出一丝软嫩,像油炸出来的薯条一样,脆。
我觉得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就是茄子与脑花。茄子是整个大茄子能来放在网架上烤的,没有想象中等待的那么久,那一把刀划开它的皮表,剥开它的衣服,形成半开型的形状,把蒜蓉的酱料倒进去,在焖上一会,然后一条一条把它们抽出来,不用再沾味碟了,蒜蓉本身就已经足够好吃了,如果有点心思,可以把蒜蓉改成鱼香的味碟,反正二者也只有糖与葱姜的距离。另一个脑花,跟其他的食材是格格不入的。只有它,一个铁盆便可坐镇火盆中央,赫然一副主菜的样子。我对脑花是有一种特别偏爱的,所以即使等着再久,都是没什么问题的。如果你够细心的话,可以看着那股红色的潮水会缓缓的升起一丝涟漪,没有一点声音,波纹波动的越来越厉害,骤然间,会浮起一个连着一个小气泡,恍然之间会有一种生命在孕育的错觉。其实也没错,脑花由生涩到熟透,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时间不长,但是足够了。当它进入嘴巴里,很嫩,烫熟的像豆花带有一点鲜肉的肉味,配上香辣的重味料,一口气就滑过了嗓子眼,它时刻贴近着各种通道,你可以时刻感觉到它滑行时带来的温度,大概这就是它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候,把味道留给爱它的人,把温度留给懂它的人。
没一会就足够把人肚子给撑满,摊在座位上,惬意的串着几个蜜瓜,不多的人儿杯觥交错,毫不在意四周的烟熏味,远处的串联起来的灯泡在风中摇曳。这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为什么火盆烧烤能够走出西昌,风靡四地,,那么人潮攘攘。当一家子,一群兄弟姐妹,围在圆桌旁,聊着家常,手工的烤点东西,没有太大的拘束与束缚,感情通过食物传递个这个桌上的每一个人,这兴许就是东方合餐制最好的代表缩影,大家围桌而坐,团团圆圆,同盘而食,互敬互让,最好的朋友就在身边,最爱的人就坐在自己对面,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