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书“活”出来

标题:把书“活”出来

文章编号:20221113——28

作者信息:222951  武华云

字数:1385

今天晚上参加了新网师《教师成长力》的线上啃读会,郝晓东老师亲自参加,几位优秀的学员参与了分享和讨论。整个过程两个半小时,还是感觉意犹未尽,我自己收获很多。

最大的一点收获,读书要和实践打通。我理解为,读书,要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读,而不是为了读书而读。这对于专业阅读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消遣性的阅读中,我们的阅读可以没有目的,喜欢读什么样的文字都可以,随便拿到什么样的文字读下去都可以。但是对于专业阅读来说,这个阅读要有一定的目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能契合现在,如果是为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去读,能将读的内容与现实链接,就容易读懂读透,读明白。

关于这一点,郝老师举例:你的书中有一百种做火锅的方法,但是,我读不懂,读不通,因为我根本不喜欢吃火锅,我没有做火锅的欲求。这里强调,阅读必须与“做事”联系起来。

再一条,郝老师讲到,阅读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阅读只给我们提供方法,我们必须在具体行动中将这个方法转化为我们的策略,这个策略就是结合我们自己的教育实践、适合我们自己的做法。也就是说,读书只为我们提供认知但不能替你决断。因为你的实际问题、经验背景、实施条件等都是具有个体性的,方法和认知必须要契合这个实际,要根据这个实际情况有变通,甚至有创新。

今天我把《教师成长力》读到了最后两篇,我的困惑是感触不深。老师们评价,感触不深的原因就是没有将书籍与现实打通。还有一个郝老师提到的原因:没有真正读懂。要读懂一本书,必须基于内在的需求,这个需求很重要。我想到这个内在需求首先要有一个空杯心态。反思自己,我具有空杯心态吗?虽然在读的过程中我也很有同感、共鸣,但很少联系自己的现实和成长经历深入反思,以至于像蜻蜓点水,一掠而过,收获不大……

好在,我自己意识到这样的原因。我其实就是想深入研究教师的成长问题,郝老师这本书可以说是非常契合我的内在需求,只是我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要实现我这个需求,我需要怎么做!也就是说,我缺少路径规划,还是在黑暗中瞎摸索。

金霞老师分享了几个关键词:勇气,信心,自律,方向。每个词都像一个重锤咚咚的敲在了我的心上。特别是第一个“勇气”。这是我最缺乏也最需要的!我至今没有勇气天天打卡,没有勇气开始日更公众号。我以为这个时机还没有到,但不是。今天线下的曹润玲老师和我交流时说了一句话:要做就做最好,要么就不做。我想拿此话当做理由,但不行。因为,好是相对的。今天郝老师说,不经过第一级台阶,怎么能到达第十级台阶呢?确实,不开始,永远没有到达的可能。

我曾想,我有得写就打卡,没得写就不打,决不能为了打卡随便写几句话。今天这个想法有了改变。应该坚持打卡。第一,没有打卡,没得写,原因是没有好好读书。这一条需要改。书必须读起来,要列出计划来读。第二,我今天无意中翻看去年在钉钉读写群的打卡,发现自己当时记录的一些小事现在读来很有意义,一部分可以当做教育备忘,一部分展示着自己的思想轨迹。打卡还有这样的记录意义。

郭亚会老师分享“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中,一再强调自己的成长得益于打卡,打卡,还是打卡。郝老师评价她是把书“活”出来了!正是把读书和工作和生活融为了一体,郭老师才活出了生命的精彩。

把书“活”出来,让阅读植根在生活中。我想,这是一个新的台阶,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走上第一阶吧!

加油!加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