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秦末以降的各路英雄,不由得想起煮酒论英雄时曹操对刘备的那句试探性的经典台词: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所谓英雄和枭雄,有人说,最初起事可能都心慕仁义,胸怀天下。然英雄怀抱仁义,以至仁德化天下,能让天下人负我,心无所求,故能从始至终,时时践行仁义;枭雄襟包四海,以壮志横扫河山,宁使我负天下人,心无障碍,视时势而行仁义,故不彻底。或有或无,则是使人以为假仁假义。英雄者,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乃天地之脊梁;枭雄者,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以我之心被之四海,以我之志加之众人……
如果说成就霸业是一种成功,而成功是一枚标签的话,那么这枚标签上就会备注志向、能力和性格的标识。项羽和刘邦就是一对标识非常鲜明的范例。
刘邦虽出生于草根,但志向不小,昔日在咸阳见过秦始皇出行的阵势。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也”——是真爷们就得像他那样创造经天纬地的伟业。身处会稽的项羽看见秦王的队伍竟发声“彼可取而代也”——我项羽可以取代他。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了新的干部选拔制度,乡里推举刘邦担任了缉贼捕盗的亭长。一天,刘邦奉命押送修建骊山秦皇墓的劳工。一路上不断有劳工趁隙逃亡,刘邦见此情形感觉不妙,但想到自己与这些劳工没啥两样,都是苦出身。与其没到骊山就跑光,不如现在就做个顺水人情,或许他们还会感念自己的好哩。于是刘邦擅自做主放走了他们,自己也躲了起来。
正赶上陈胜、吴广起义,沛县县令也想造反,苦于自己没有登高一呼万众响应的能力,便吩咐刘邦召集人马。很快刘邦就召集了那几百号逃亡的劳工和本乡本土的青壮人士,在刘邦的指使下,他们杀掉了县令,一致拥立刘邦为“沛公”。劳苦大众纷纷入伙,刘邦很快就拉起了一支3000多人的队伍,这支队伍无疑成了刘邦纵横天下的原始武装。
在刘邦的队伍里,但凡有两把刷子的能人都有了用武之地。楚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定关中谁为王。于是,刘邦率领不足一万的人马向西挺进。过高阳时,他听从了谋士郦食其的计策:占领天下要冲陈留壮大力量。过宛城时,他听从了陈恢之计,不战而却人之兵劝降宛城守将,兵不血刃,连下数十城。所过之地,不犯秋毫,民众欢喜。到了峣关,他听从了张良的妙计,举兵大破秦军于蓝田,进军至灞上,率先占领关中。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保全了子婴的性命,只是将其囚禁了起来。
刘邦进入咸阳的秦宫时,被宫内的金银珠宝晃花了眼,有点迈不动的步,樊哙问:您想王天下,还是富天下呢?张良在旁劝言:樊哙说得没错!刘邦闻言当即封上宝室。重新回到灞上后,刘邦令人贴出告示曰:杀人者偿命,伤人及盗窃者获罪。感动的民众竞相给刘邦的军队送慰问品,刘邦谢绝并言称军粮充足,不必劳民伤财。民众拥戴刘邦做关中王的热情一时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