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大概是我第一次写文章,写到快要人格分裂。或许是因为自己也喜欢说故事,所以对詹姆斯・麦艾维(James McAvoy)饰演的角色,已超乎自己想像的投射,在构思这篇文章时,也真的试着去揣摩丹尼斯、希德维、贝瑞的调性,不仅模仿他们的行为,还穿上相似的衣服。因此,写文这篇文章的同时,就决定要拍一部影片来致意《分裂》(Split)。
不过,这篇文章是想跟大家聊聊野兽的形成,为什么会出现野兽?所以将故事分成三个阶段来探讨《分裂》想表达的概念,为什么是吞噬安逸与对鄙视的反扑?
但首先我们先概略了解每一个人格的特质:
贝瑞:身体管理者,能决定把光给谁,得到光的人可以使用身体。中性、爱好时尚、擅长设计高级女装、察觉野兽存在。
丹尼斯:痴迷未成年少女,因此抑郁而自我压抑、有洁癖、身材壮硕、严肃。
派翠西亚:已婚家庭主妇、完美主义者、控制欲强烈、能影响其他人格。
希德维:九岁的小男孩、对事物感到好奇、可能有戴牙套(詹姆斯・麦艾维刻意大舌头可能就是在演这个特色)、邪军(注:我对邪军的看法不是指这个人格邪恶,而像一把钥匙来打开野兽的牢笼)。
凯文:与希德维一样是一位小男孩、曾受到家暴、为了保护自己逐渐显漏野性,进而创造新的人格,也就是野兽。
第一阶段:形成期
这个阶段是一切的开始,虽然这个时期野兽还不明显,但是希德维很快将野兽的存在告诉三位少女,我们可以将希德维看成还可以沟通的凯文,因此这个时期就像希德维告诉所有人:我有一把能解放野兽的钥匙,它将会吞噬所有安逸,因此我们可以将希德维与凯文看成同一种人格,前者能自制;后者不能自制,但确实是两种独立的人格。
许多以人格分裂为题材的电影或小说,都会提到人格的出现来自原有的人格。随着故事的进行,我们可以发现最原本的人格是凯文,透过不断地分裂而出现其它人格,这点与他所受的家暴有关,分裂23次,也就象征23层保护。
第二阶段:养成期
故事提到三位少女中的凯西(安雅・泰勒-乔伊〔Anya Taylor-Joy〕饰),因为受到恋童癖舅舅的侵害或骚扰而自残。纵观剧本来看,凯西是引导观众看见凯文全貌的窗口,当野兽的面貌越明朗,凯西的过去也就越清楚;而这点也在结局爆炸,凯文只认同曾经受到伤害的人,就像野兽只会接受同类,其它一律为粮食。
贝瑞发现了野兽的存在,并且一天一天地浮现,他向心理医生表明事态紧急,随后又掩饰或忽视求助于心理医生的事实。大家是否还记得贝瑞走过垃圾推的桥段,心理医生说:做决定的是派翠西亚。如此也解释了贝瑞为什么掩盖自己的行为,虽然每一个人格都有自己的行为动机,但是派翠西亚能影响他人的决定,希德维也透露自己害怕派翠西亚,以及上述提到希德维能够打开野兽的牢笼,那派翠西亚便能间接影响野兽的出现。
我们可以发现,晚上能获得光的,几乎都是丹尼斯;丹尼斯受到希德维影响,而将光给了他;当希德维获得光的次数越多,野兽也就趋近于成熟。当丹尼斯来到车站献花时,也就代表野兽已成熟了。
第三阶段:成熟期
献花的段落,应该是献给凯文的亲生母亲。我会这样看是因为,儿童对父母存在一定的依赖,动物在幼年几乎都有这种特性。家暴的产生则大多来自恶性循环,例如:离婚、解雇、经济状况不稳。虽然凯文受到母亲毒打,但仍存在对母亲的依赖,母亲就像一种束缚。当丹尼斯献花后,野兽便出闸了。
野兽的觉醒代表安逸将被吞噬,这是将暴力最大化的人格。成熟之后的凯文,就像其它人格一样能获得光,不再需要希德维来打牢笼。凯文其实一直想被认同,但社会将病态视为弱化,而不愿正视他,如此让凯文相信他必须要使所有人臣服,野性也就随之暴发,因此,最后所有的人格才会相信野兽能够让所有人认同我。
《分裂》是一部好电影,题材大胆简单、力道浑厚扎实,因此以上只是一个解释《分裂》的观点。我试着去思考每一种人格的特性,这相当耗费精神,但写起来很有趣。野兽的出现在于获得认同与肯定,现代心理学曾提到:每个人都希望受到他人的肯定或认同,野兽的出现也呼应了这个概念;或许这也提醒了我们:若要有效抵制暴力,就从认同他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