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生了一件不怎么让人愉快的事。
根据年度考核量化方案计算各项得分。我的成绩是86.14分。远高于我们年段其他数学老师。即使语数12人一起算的话,我的得分也位列第二名。
这次学校给我们年度考核优的名额是两个。我小算盘一打,妥妥的,我能评上优。心里些微有点高兴。毕竟辛苦工作一年,取得了一个优异的成绩,评上一个优也算是劳有所得。
就在我欢喜之余。组长发了教代会刚刚通过的“年度考核评聘方案”的截图给我。并用红线画出了重点:年度考核优秀的原则上按分数从高到低分配;一般情况下,三年内优秀的不重复评。
看到第二点“一般情况”下四个字。我的心眼不禁活动开了:“一般情况下”?到底什么是“一般情况”,什么是“非一般情况”呢?文件里只字未提。
那我可不可以理解为:一般情况下,三年内优秀不重复评,但如果我的成绩仍是排第一,而且没有人和我同分,我即使去年刚刚评优,今年仍可以选择评优呢?这就比如桌上放着一杯水,并且在上面写着“一般情况下”不可以喝。那是不是意味着如果我真的需要也可以选择喝了它呢?
就此事我询问了办公室主任黄老师。黄老师的解释是:有非常突出的成绩,或对学校有特殊贡献的就是非一般情况。可是对于什么是非常突出,什么是对学校有特殊贡献,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断断续续地说了几个比如。
听完他的话,我有点不以为然。既然一切以文件为准,那么文件没有规定的事项,仅凭口头临时的“我以为”当然也不能作数。毕竟这种事情是“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的事。你认为你说的那些算,那我一样可以认为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带的两个班,连续三年的数学成绩在年段的排名当中都名列第一。这样的成绩对于学校来说也是突出的贡献。
可是黄老师说这不能算。
那我就奇怪了。作为一个一线教师,所任教班级的成绩年年年段第一不算突出贡献,那什么才算?难道要让这位一线教师披巾挂甲、攻城略地才算吗?如果是,也要给他提供这个机会吧。或者我还可以存疑:这“一般情况下”几个字是制度设定者故意留下的活扣。什么事情才算“非一般情况”由他们说了算。需要的时候,上下嘴唇一叭叽,这就是“非一般情况”。不需要的时候,你取得什么成绩都不能算。反正文件里又没有明文规定,解释权规他们。
争议多时,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黄老师拿出了他的官腔:“此事要交行政会研究决定。”
后来可能觉得不妥,又改成要提交教代会主席团研究讨论。
我当然一口应承。毕竟我的成绩就摆在那里。我有为自己争取应得利益的底气。
可是没等交主席团研究讨论,黄老师又改口了:我们把推荐权下放,最终会尊重年段的意见。你和组长、段长、下段行政沟通好就行。
好吧!既是这样,我负责沟通。
一番沟通下来,大家都表示理解。毕竟一次年度优在评职称时可以加1分。关键时刻一分可以决定成败。
正当我信心满满稳拿1分时。黄主任又不乐意了。找校长交流意见,打电话让组长去说明情况。言外之意是这次的考核优非得评给去年市教育质量随机抽查获全市第一名吴老师。
我彻底无语。
虽说吴老师班抽查取得了好成绩,可她所任教班级的数学平均分在每年的期末考试测查中可都不如我所任教的班级。尤其是这次期末,平均成绩整整比我们班少了4分多。况且年度量化考核她的总分比我少了将进10分。既然评优要按得分的高低,她不如我,凭什么要我让给她呢?
一场僵持。
最后校长私发了语音给我,让我支持他的工作,主动退出较好。不然再争下去影响学校声誉。
我向来吃软不吃硬,真要较真的话奉陪到底。
我要求校长召开全校教师会,因为我要当场申辩。
一场静寞。
我真有较真下去的决心。
一个电话软化了我。
算了,人生在世除了生死,一切都是浮云。
退出吧!
憋了许久的暴风雨终因我的“知趣”没有下成。
过后想了想,心有不甘,于是提笔向我那“可敬”的黄主任写了一封信:
黄老师您好,我最终如您所愿,发扬风格,主动退出了。不过这次的退出是基于对校长的尊重而不是对您工作方法的认同。有几个问题跟您探讨一下:1,你最后说遵重年段意见,可等我和组长,段长,下段行政沟通好了,您又不干了,而横加干涉,导致最后明明是文件制定不完善的问题,演变成了我像一个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您的这种做法是否欠妥,如果是,是否应该有一句对我的抱歉的话。2、您说考核优既要激励,又要鼓励,可惜这次的做法我两者都没感受到,相反,我感受到的是打击。我刚刚萌发的一点积极性,因为您的做法而被掐断,碾碎,踩平。对此,您有何看法?3,我带的班是学校有史以来少有的平衡班,连续三年年段第一的成绩,您说这不能算不一般,那我想问您:做为一个一线教师,教出第一的成绩不算贡献,那什么才是贡献?花钱买论文?做那些只造材料没实际研究的假课题?或找关系评优、评先?您说的或许没错,市随机抽取考试成绩第一是突出贡献,可是那已经另外进行了奖励,总分不如我,评不上,那就变成我的错,因为分太高?4.您让我帮忙想主意,我倒想了一条:教代会通过的文件最终解释权归属教代会主席团。这样以后就不再会有争议。5,您的人格与涵养一向是我膜拜的对象,这次只是我们私人的交谈,我想,涵养如您,不至于怀恨,报复才是。因为前天就有好多人劝我放弃,反正败的是自己,这样较真下去会对自己不利。但是我想人品如您,应该不是这样的人,同事之间坦诚相见,您应该还是会海涵的。6,连续两天失眠,今天坦诚以谈,相信晚上会睡个好觉,不妥之处望谅解。7、一点请求:以上纯属私人友谊谈话,幸望不加外传。
写完信,摁下发送键。心情舒畅了许多。
不久,回信到来,洋洋洒洒全是官腔。对我提到的问题只字未答。
算了,让都让了,计较个啥。
此时,我在脑子里就这件事的后面大大地画了一个句号。句号意味着终结,也意味着圆满。这件事就算过了。
只是我现在还有一只疑问:评优这件事,是制度重要,还是人情重要,亦或是都不重要,只有心情最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