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大学时第一次吃河南烩面,从此就喜欢上了,隔三差五就去吃一回,解解馋。
离学校不远有个农贸市场,里面有卖拉面的,有烤烧鸡的,有卖烧饼的,有卖饺子的,我们一帮穷学生经常光顾。买个烧鸡腿,走到半路就给消灭了。两块五一个的酥油饼,那个香啊,嚼在嘴里,顿时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
02
大学四年,经常跟郭子一起行动。他比我小两岁,昌乐人。昌乐名声在外,听做珠宝生意的学生说,昌乐有个宝石城,规模非常大。我没有亲见。
郭子性格敦厚,慢性子,很对我的脾性。我有事老拉着他去,他也不嫌麻烦。
郭子脸上老出油,一脸的痘子。出门时先要把脸洗干净,擦点膏儿,然后拿起外套,抖一抖,穿上。要是天气寒冷,得仔细地围上围巾,丝毫不肯马虎。
我性子急,是那种拔腿就走的类型,大学时连洗面奶和护肤霜都分不清。我心里冒火,也得忍着,你不敢催他。催他,他就瓮声瓮气地嘟囔:“急什么奈!急个屌毛!"他的昌乐口音很重,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很有喜感。
大二时,老乡把一辆旧自行车送给了他,草绿色的。从此,郭子如虎添翼,骑着到处窜。上哪都骑着,这车也争气,一直骑到他考上研究生。不过,后座上始终没驮过大姑娘,挺遗憾的。郭子懂事晚,大学的夜谈会,聊女生他从不参与,塞着耳机子听人侃足球。
去兰州读研究生,宿舍里有个三十多的大龄同学,天天给他熏陶,才突然对女人产生了兴趣。
03
郭子家里经济不好,但为人一点也不小气。大学时代,我光占他便宜,蹭他的车子,穿他的衣服,用他的洗衣粉。他毫不在意,我认为这是一种光辉的品质。
我吃烩面总是跟郭子一起去。去的时候他骑,回来的时候换我。威海的冬天,寒风特别凛冽,从玛珈山上直冲下来,势大力沉,刮得车子东倒西歪,寒风直往脖领子里灌,那滋味真是酸爽。
纵使这样的天气,也挡不住我们缺油少盐的胃。为了一口鲜美的、冒着热气的烩面,这点皮肉之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04
那家烩面店在菜市场的入口处,生意特别好。上午十点开业,晚上十点打烊。
说不上店,只能算个摊儿。两口大锅,一张案板,十几张桌子,拿胶合板围成个场子,留个入口方便客人出入。仅此而已。
老板一家是河南人,相貌特征很明显,回民。老板和老板娘,带着俩儿子,就靠这个烩面摊儿过日子。
案板上排着一张张蘸过油的、大概有四指宽的面胚子。两个铁桶咕噜咕噜打着滚儿,一个是清汤,一个是高汤。这高汤有讲究,据说得用嫩羊肉、羊棒骨和中药材,经过慢火熬制成乳白色。只有用这样的汤调制出的烩面,才称得上正宗的河南烩面。
大儿子负责把面片扯成面条子,老板负责煮面和配菜,往面里加高汤,放一点羊肉丁。
做好后,二儿子把烩面给客人端过去。面兜在塑料袋里,吃完,塑料袋一缠直接扔进垃圾桶里。碗省得洗,下一个客人接着用。
食客是附近的居民、菜市场的商贩或者正在念大学的穷学生,没人讲究卫生不卫生的,就图个实惠。再说,三五块钱一碗面,你能让他多讲究啊?!
客人到了,挑个座位坐下。长条桌子上摆着蒜笸箩和辣椒油。爱吃蒜的,趁等餐的空档儿,把蒜瓣剥好。面一上来,就赶紧趁热吃。
筋道紧致的面条,绿绿的小青菜,一小撮儿羊肉丁,汤里漂着油花子和一些葱花儿、香菜末。色香味俱全,看着就有食欲。把方便筷掰开,交叉着磨一磨,磨去毛边,免得扎着嘴。
一瓣大蒜,一口面,吃得满头大汗,吃得鼻涕直往外冒。
一碗面吃完,桌子上留下一堆卫生纸。吃烩面,通鼻塞,费卫生纸。
05
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一毕业就快二十年了,走过了不少路,见过了不少女人,吃过了不少好饭,可再也没吃过那么爽劲的河南烩面。
也许面里有青年的友情和对未来的憧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