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星期一。
按照约定,每天孩子负责一顿的洗刷工作,所以吃完饭他刷碗,我歇着。
哈哈哈,原本开始小伙子是不情愿的,反问我:为什么他要刷碗?
我回他:那为什么我必须得刷碗?他说:那好吧,我知道了。
其实小学阶段也有过做家务的商定,不过都是他换取零花钱的时候,那段不满足于每个月10元的零花钱,热衷于通过做家务劳动换取更好的零花钱。
后来上了中学,反反复复跟我商量要提高零花钱,说同学有一月200的,一月100的也有,一番争论后从2020开始定了每月50元。
原本一切都还算正常,偶尔嫌零花钱少的时候也打商量说要做家务再挣钱,我都没所谓,他嫌弃之前家务劳动的单价地,我觉得初中生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本就应该,自此也就无疾而终。
许是长大了些,除了我旁敲侧击的渗透,学校老师也会说到关于家务劳动这块的养成习惯,自去年暑假开始让他每天承担一项家务劳动,只有周末和节假日里,他倒是也没怎么抗议。
2月9日,星期二。
10号是第一阶段作业提交的时间,昨天自己说今天要干上一天把作业补回来。
中午12点了,历史抄写了三面,第一面的书写还算工整认证,后面两面都跟棍子戳出来的一样一样滴。
上午三个小时,这就是你完成的效率...
我手冷,这些抄写都没用...
这就是你的学习态度,三个小时的时间,数量和质量没有一样达标的。做事情的态度比能力重要,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行为。你质疑老师布置的任务,你不认真对待,你说抄写没用,那什么有用?
晚上:妈妈,其实我上午写作业时趴桌子上睡着了,睡了有40分钟,然后字写的不好...
那你实事求是地说嘛,我说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过关是事实,你不能听见不好的评价就着急就反驳,还强词夺理的像个野蛮人呀。
哦,好的,我知道了,那我后来写得是不是挺好的。
是,咱俩吵过后,你后来写得挺工整的。以后有问题了好好说,不讲理的生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弄得咱们两个都气鼓鼓的。
好...我知道了,以后我学着不着急。
2月10日,星期三。
妈,我手机怎么没网了?
哦,我设置的时间到下午两点。
你怎么这样,你应该提前告诉我呀。
这两天都是你玩游戏后开始写作业,我这边才断网了。这样去掉网课的时间,手机联网时间咱俩商议下。
我写作业的时候你断网就行了。
2月11日,星期四。
昨天年前寒假课外班结束了,学校第一阶段的任务也打卡完成。
今天的计划是带着儿子去逛吃玩乐,出发前孩子一遍遍确定:真的要去吗?其实不去也可以的。
去吧,今天休息一天不写作业了。
妈妈,你确定这是最后一次诱惑我出门逛吃了吧。
这没什么,劳逸结合嘛,过了今天你要再想吃估计得等到初五以后了。
哎,好吧,你就是我减肥路上的绊脚石。
不是不是,之前你无所顾忌地吃的时候我也告诉过你要节制,不是说要你一定有多瘦,只是凡是过犹不及。
好吧好吧,我决定了这是最后一次放开了吃了。你得答应我,出去了不能引诱我吃各种好吃的。
好,你不吃,我可以吃吧。
你最好也不吃,为了避免我忍不住。
如果说有那一刻觉得孩子长大了,那,肯定不是青春期的叛逆,不是长高变瘦的体型,而是他开始念叨自己需要减肥的这段时光了。
自从他自己有意识减饭减量后,馒头面条不吃了,最爱的米饭减半了,晚餐能免则免了,无肉不欢变成了精挑细选。今天逛吃完,还能耐心地陪着我逛服装区,真是惊喜了。之前我一直念叨的要他节制饮食,如今我不劝他克制了,他自己反而更上心。如此看了,凡事还是要自己有觉知有意识地去改变,他人再多的唠叨和干涉都是无济于事。
2月12日,星期五。
昨天下午孩子跟同学约好今天下午去看唐人街探案,一点的电影。
早上吃饭时就告诉我:妈,中午早点做饭,就十一点半吧。我们早点去可以多玩儿一会儿。
吃过饭孩子给同学打电话约出发时间见面地点,同学说电影是四点呀。
孩子:不是说好一点的电影吗?
同学:那个关同学让买的四点的票。
孩子:怎么改了没人告诉我?这个事情应该是大家商量好的呀,不能一会儿一个主意的,浪费时间。
同学:已经买过了,要不咱都早些去吧。
孩子:那好吧,以后要改正。
听着电话,我对孩子竖起大拇指:这个想法不错,谁组织谁协调,不能随时改变。
2月13日,星期六。
妈妈,怎么感觉放假好无聊……不能一直打游戏不能一直写作业也不能一直在家打游戏或写作业呀。
嗯,对的,除了这些还要有娱乐运动阅读做家务的时间。
好吧,那明天去图书馆吧。我今天把辅导班作业写完,明天晚上要补课。
2月14日,星期日。
午饭后,妈我怎么感觉你有些颓?话也少……
啊,没呀,可能在家里待久了。(其实我在想着怎么劝他出去走走)
那我们出去转转吧。去公园,你看外面阳光灿烂的。
好,那收拾一下马上出发。
妈妈,大家不都应该走在树荫下吗?你为什么要找有太阳的地儿呢。
因为晒太阳舒服呀,暖和还杀菌还补钙。
好吧好吧我败给你了,但是晒一会儿好热呀,感觉自己穿太多了。
是了是了,你看你比爷爷穿的还厚实。
我天啊,你不讲武德……我到阴凉地儿去了。
尝试着平和地跟孩子沟通,孩子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接受,起码听到劝说的语言不再那么抵触了,这样才有可能慢慢接受或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