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梁漱溟
也许很多年轻人不知道梁漱溟是谁,因为我也刚刚知道没多久。就在疫情期间,我看了一本《我生有涯愿无尽》的书,这书名深深吸引着我,我觉得它很美又很有魄力。梁漱溟就是本书的作者。
想要了解梁漱溟先生,只看这本书就足够了,因为这是一本他最完整的自传。
梁漱溟的人生,充满了特立独行的转折。他并没有从小就饱读四书五经,也没有高等学位,却从25岁就开始在北大教哲学。后来,他又辞去了教授职位,去农村做乡村建设工作。在这本书里,他用一套人生观结构,讲述了自己经历之后的感悟。
有一天父亲梁济随口问梁漱溟说:“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梁济点点说,“能好就好啊”,然后就出了门,再也没有回来。父亲投湖自尽了,想以死来唤起社会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父亲离世后没多久,本来一心向佛的梁漱溟开始从佛学研究转向儒学研究。
梁漱溟的性格和人生观,受他父亲的影响是很大的。很早便对人生和社会问题有了深入思考。由于父亲对报纸很感兴趣,他很早就养成了读报的习惯,并且非常关注时事。在他离开学校后,很多知识都是通过读报获得的。
梁漱溟认为,人们的人生态度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人生态度概括为“逐求”,追逐声、色、名、利等物质享受,欲望得到满足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将这种思想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是西方人。
第二种人生态度是“厌离”,人在反思自己、观察生活时,会觉得人生太苦,一方面被欲望纠缠,另一方面社会中又充满了偏私仇怨和生离死别的现象,于是就会产生一种厌离人世的态度。将这种思想进行升华的就是佛家。
第三种人生态度用“郑重”二字来概括。顺从生命的自然发展,以自觉的力量去生活,而不是依赖外力的催逼和外部趣味的刺激,将这种思想理解得最透彻的便是儒家。
梁漱溟曾说道:“孔子的东西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他强调儒学是一种解决人生真问题的生活实践功夫。
他认为孔子的学问最根本是人自己如何了解自己,如何对自己有办法。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真精神用于我们自身,用于人类社会。
梁漱溟说:“人们总以为知道很多,处处显得很渊博才算学问。其实渊博并不算学问。什么才是学问呢?是能把眼前的道理和材料加以系统化、深刻化。”也就是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能够解决你当下的难题,才是真的有学问。
在一次访谈中梁漱溟说:孔子和王阳明是圣人,我是个普通人。但我与普通人有一点不同,我“在雾中远远地看见了孔子是怎么回事,王阳明是怎么回事,远远地看见”。谦虚的言语让我肃然起敬。
梁漱溟,20世纪中国最具独立风骨的思想家、社会实践者,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