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
史澒淳
这个假期我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的原名叫“旧事重提”,是鲁迅1926年所做的回忆散文集,里面的文章共有十篇,前七篇写的是鲁迅童年在故乡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另外3篇写的是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前往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狗·猫·鼠》是《朝花夕拾》的第一篇,在文中鲁迅先生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主要讲了鲁迅先生对他的保姆长妈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虽然长妈妈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但她却做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成功了。
读《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最让我回味无穷的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是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树叶里长鸣的蝉,菜花里肥胖的蜜蜂······还有那神秘的美女蛇的故事,让人浮想联翩,不由得让人对百草园心生向往。冬天的百草园就大相径庭了,比较无味,但是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有趣极了。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读书的地方,那时称书塾,老师称先生,这篇文章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儿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儿童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同时也通过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做出了批判。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当时日本人瞧不起中国人,就觉得鲁迅先生考了60分是作弊了。之后鲁迅先生和他的同学去看了一部关于日俄战争的影片,看完后刺激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之心,使他走上了弃医从文之路,用文字去救治中国人沉睡得心灵的道路。
读《朝花夕拾》,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鲁迅先生敢于反抗旧社会的勇敢精神,勇于追求救国救民道路的爱国情怀。他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
《朝花夕拾》读后感
王博宇
品读鲁迅先生笔下的《朝花夕拾》就如同品尝一杯茶,初品感觉索然无味,但细细品起来却让人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写的是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成长道路,其中有对人间温情美好回忆,也有对旧中国种种灰暗现实的有力抨击。他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跃然在纸上,栩栩如生;一段段人生的经历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唏嘘叹惋。
在黑暗的社会中,百姓就如同隐鼠,被像猫一样的军阀统治者的帮凶肆意蹂躏,而鲁迅先生在《狗·猫·鼠》中,就深刻的鞭挞了所谓的“正人君子”,为百姓诉说心中的苦难,展现了他对百姓的同情,对所谓“正人君子”无尽的憎恨。
范爱农,一个正直倔强,不满黑暗社会的爱国青年,尽管条件艰难,但依然追求革命,最后却惨遭迫害。作者在《范爱农》中,毫不掩饰对爱国者的同情,对死去革命同胞的悼念。
鲁迅先生的书,紧密的联系着社会,《朝花夕拾》亦是如此。
《无常》,以鬼与人对比,白无常平等、爽直,而那些“正人君子”却打着“正义”的旗号,对人民进行压迫,在作者发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感叹的同时,也尖刻的点明了人间社会对人民的不公。
在看到作者因为背书而失去了看迎神赛会的情节时,我不由得感叹《五猖会》中在封建教育下的孩子的可悲,在那样的社会中,每一个孩子可能都失去了该有的童真。而作者的文字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当时社会中的封建教育对孩子的摧残。
对于当时黑暗、惨淡的社会,有鲁迅先生是一种幸运,他的智慧和敢于反抗的勇气无不令人敬佩。他的心是燃烧着的,他的书,他的文字,就如同黑暗社会里的一把烈火,照亮了无数年轻人的心,点燃了他们心中反抗的希望与激情。
这些散文虽然都独立成篇,各自记录了鲁迅的若干生活片断,但联系起来看,却将作者从充满童心的孩提时代、深受封建教育损害的少年经历、离家去国追求新路的热血青年、到最终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性格兴趣、生活道路、思想变迁等记录得十分清楚。
对于如今的社会,虽然不会再有压迫,但我们仍不能缺乏鲁迅先生关爱弱小、反对暴虐和压迫的精神,也不能缺少青年人的拼搏进取精神,更不能缺少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会牢记这些正义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这些精神,为我的人生画卷绘上绚丽的色彩。
《朝花夕拾》读后感
张梦琪
一提到鲁迅先生,谁不知道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说起他的文章,我第一个就想起的就是鲁迅先生的著名作品《朝花夕拾》。这个假期,我着重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感觉受益匪浅。
书中最前面有一个小引,阅读了小引,我知道了朝花夕拾之前的名字为“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1927年5月1日记录下来的。
《朝花夕拾》的第一篇文章是《狗·猫·鼠》,讲述鲁迅先生憎恨猫的原因:因为鲁迅先生饲养的小隐鼠被猫吃掉,鲁迅先生得知后便开始仇猫,想尽办法袭击;后来发现小隐鼠不是被猫吃掉的,而是被长妈妈踏死的,此后对猫的恨意减轻;从中流露出对强势人员的讽刺。
紧接着,我又读了《琐记》《无常》和《二十四孝图》,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琐记》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就是回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描述了当时江南水师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从中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而文中的衍太太表面上对他们好像关爱有加,对他们做的事极尽怂恿之态,而对自己的儿子却很严厉,幼稚的孩子们把她当作可亲近之人。让我们看到了冷漠社会中一些人心地的不善。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还在细细回味从中的道理,正在回味时,我突然被另一篇文章─《父亲的病》吸引。我认为这篇文章只是讲了自己父亲的病之类的,可结果却不是我想的那样,而是揭示了人心的险恶:文章描写了名医的行医过程,揭露了当时庸医们故弄玄虚、勒弱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读到这里我就读不下去了,我想,人心都是复杂的,我们永远无法理解一个人的心里都在想什么……
读了《朝花夕拾》,我不得不赞叹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他在看似无章法的描写叙述中,为我们展示了他的童年的喜怒哀乐、少年的学习生活和对生活的抗争、青年的追求和思想的成熟;也揭示了当时中国百姓的愚昧冷漠、世态的炎凉、国势的衰弱等。
《朝花夕拾》读后感
董妍
《朝花夕拾》是一本鲁迅先生写的回忆性的散文。这本书我读了两遍,起初我只囫囵吞枣的读了一遍,似懂非懂,觉得没什么意思;但在读第二遍时,我结合了当时的一些背景资料,逐字逐句的品读,感觉字字句句饱含真意,让人回味无穷!
《朝花夕抬》,是鲁迅先生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但描写叙述的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往事,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在黑暗的社会中,百姓又如同隐鼠被像猫一样的军阀,统治者的帮凶肆意蹂躏,而鲁迅先生在《狗•猫•鼠》中,就深刻的鞭打了所谓的《正人君子》,为百姓诉说心中的苦难,展现了他对百姓的同情,对所谓的“正人君子"无尽的憎恨。
范爱农一个真正倔强不满黑暗社会的爱国青年,尽管条件艰难,但依然追求革命,最后却惨遭迫害,作者在《范爱农》中毫不掩饰对爱国者的同情对死去革命同胞的悼念。
鲁迅先生的书,紧密的联系着社会,《朝花夕拾》亦是如此。
《无常》以鬼与人对比,无常,平等,爽直,而那些“正人君子”却打着“正义”的旗号对人民进行压迫,在作者发出公正的裁判,才是在阴间感叹的同时也尖刻的点明了人间社会对人民的不公。
在看到作者因为背书而失去了看迎神赛会的精神时,我不由感叹《五猖会》中。封建教育下的孩子的可悲,在那样的社会中,每一个孩子可能都失去了该有的童真而在作者文字,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当时社会中的封建教育对学生的压迫。
对于当时黑暗惨淡的社会,有鲁迅先生。是一种幸运,他的智慧和勇敢于反抗的勇气,无不令人敬佩,他的心是燃烧的,他的书,他的文字就从黑暗社会中的一把烈火照亮了无数年轻人的心,点燃了他们心中反抗的一片希望与激情。
对于如今的社会,虽然不会再有压迫,但我们仍不能缺乏鲁迅先生关爱弱小反对暴虐和压迫的精神,作为一名中小学生我会牢记这些正义的精神,让他贯穿我今后的生活,为我的人生长卷上铺上绚丽的色彩。
转眼间,暑假时光已经过去,而我已读完《朝花夕拾》春风拂过耳畔,不知那尖锐的蚊子是否也能刻在如今青年人的心中呢?
《朝花夕拾》
高靖乔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写的回忆散文,这本书完整的记录了鲁迅先生从孩童到青年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轨迹,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知道当时社会的面貌。
朝花夕拾中的内容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是对见证过他成长的人和物的深情怀念。小时候的保姆长妈妈,在被爱歧视的环境中给了他无限真诚和关爱与关心的藤野先生,还有老友范爱农,给他过无限乐趣的“百草园”能够吸引他好奇心的,民俗和戏剧……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的世界里透露出来温暖的事和物,这些滋养了鲁迅先生的生命。
这本散文把人、事、情结合在一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体现了鲁迅先生的技术高超。用简短的话语,却能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把事叙述的明白透彻,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不愧为文学大家,正所谓“嬉笑怒骂解释文章”呀!
《朝花夕拾》读后感
郭雨轩
这个暑假,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感受到了他童年的乐趣,和他对当代社会的批判。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读了《朝花夕拾》后,我感觉他并不是一本名著,反倒像是一个朋友和你聊家常。可就是这么一本书,让我回味无穷,只感觉每次读完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狗.猫.鼠》是《朝花夕拾》的第一章,鲁迅先生用猫暗指虚伪凶残的反动派文人,隐鼠则代表在黑暗社会下苟延残喘,被像猫一样的军阀统治者肆意蹂躏的可怜百姓,表现出鲁迅先生对百姓的同情,和对那些所谓指导“指导青年”的“前辈”的讽刺与憎恨。生动形象的表现出鲁迅先生对当代社会的批判。
读了《阿长与〈山海经〉》,我从中感受到了阿长对鲁迅的关爱照顾,感受到了阿长的淳朴善良。阿长是鲁迅家的保姆,和鲁迅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鲁迅记恨阿长踩死了他心爱的隐鼠,但不久后阿长就买来了他渴望想看的“三哼经”,这让鲁迅大吃一惊,对长妈妈的记恨也消了不少。他相信长妈妈有神力,阿长去世后鲁迅还在为她祈祷: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体验到了百草园的乐趣无限:碧绿的菜畦;油蛉在歌唱,蟋蟀在弹琴,就算是泥墙角那一片,也有着无限的趣味。我仿佛也身处于这百草园,日日无忧无虑,不必理会外面的嘈杂。
《范爱农》这一篇是鲁迅先生对范爱农深深的怀念而写。范爱农是一个正直不屈的爱国人士,即使处处都可能“碰壁”,但他也丝毫不畏惧。可到最后,范爱农却被反动派推入大河,还被陷害自杀而死。从中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范爱农深深的怀念之情。
《朝花夕拾》,它带给了我无限的惊喜,它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作者对童年无限的怀念和对当代的不满。鲁迅先生啊!您的就如同它的书名,饱含了别样的韵味,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您的书总能让我们理解蕴藏在其中的大道理,引起我们的共鸣。您的书就如一颗颗种子,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朝花夕拾》读后感
向文硕
在这段小升初的假期中,我读了一本书,它的书名是《朝花夕拾》,它的作者是近代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这本书主要写了作者鲁迅先生所回忆的往事,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在鲁迅先生的这本回忆录中,有美好的回忆,也有对旧社会的抨击以及不满,是他最真实的童年和青年生活经历的再现。此外,书题中的“朝花”二字是指散文中所记述的鲁迅先生的青少年时期,而“夕拾”字则是指鲁迅先生主体的写作时间及方式。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文章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完后,我十分羡慕鲁迅先生在百草园度过的美好时光。文中充分描写了百草园给鲁迅先生的童年带来的无限乐趣。百草园这个乐园仿佛会让读者恨不得马上去那儿饱饱眼福呢。
但真正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范爱农》这篇文章,从文章中对他的描写就可看出鲁迅对他从𣎴满到最后怀念的情感变化。
不管当时的现实社会如何,我想有一个朋友终究是不错的。即使有误会,时间也会消磨。最终总会看清双眼,冰释前嫌,但时间也是不等人的,所以珍惜朋友,珍惜来之不易的友情。
《朝花夕拾》读后感
李伟越
在读《朝花夕拾》的时候,多次看到关于孩子们童心与天性事情。一面是有意间或无意间扼杀的天性,一面是还未遗失的童心。
例如“五猖会”的情节让我记忆深刻。小鲁迅在童年很少能看见盛大的赛会,每次渴望能看到些繁盛的赛会,但结果总是“差不多”。对于能参加赛会的孩子,小鲁迅是很羡慕,甚至想靠生一场重病,来换取母亲去庙里许下“扮犯人”的心愿。孩子的心思就是这么简单直白。这一心理的描写恰是体现了小鲁迅单纯的童心以及好玩的天性。而到东观去看五猖会这一“罕逢”的盛事,自然让小鲁迅心中兴奋不已,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但事与愿违,父亲的一个举动让这盛事在小鲁迅的心中变得索然无味——在回忆的时候也只剩与五猖会毫无关系的事--背诵《鉴略》这一段仿佛如昨日事。为什么呢?或许是儿童天性被扼杀的无力感让这一段记忆如此深刻,而五猖会的热闹也因此在小鲁迅的心中流失。
父亲有错吗?有,但并没有恶意。父亲意识到自己错了吗?不一定,几率很小。因为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这一举动甚至可能很常见,大人们也同样在这样的童年长大,童心消失,自己也忘了天性被扼杀的无力感。
不过,鲁迅对旧社会的厌恶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让我感受到在黑暗中并不只是有黑暗,仍然有一丝光亮在暗暗的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