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老师
引语:
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有其错误观念和行为目的,但孩子意识不到,那是隐藏的“密码”。大人们要识别出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话题1.当你要求孩子停止错误行为时,他们会怎样反应?请你就四种错误目的逐一回答。
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1.寻求过渡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面对这个错误观念,我首先想到的是我家大宝,在她四周岁左右的时候,二宝一周岁左右,二宝刚学会走路,牙牙学语的样子可爱至极,或许那段时间对二宝关注要多一点儿,但是说实话这些自己根本没有注意到。有一次老大在无缘无故的情况下动手打了二宝,那瞬间确实很生气,想怒吼却也抑制住了,大宝也意识到自己的错了,哭诉着说:“哼,你就偏心妹妹,你每天都对妹妹笑,不对我笑。”
我突然意识到她似乎在寻求更多的关注,安慰了二宝后,我把大宝拉到了一边,听她说说自己真实的想法。她一说,我马上反思自己,或许自己真的有些忽略她了,于是我就跟她设定好,妈妈会努力的,从今天起,妈妈每对你笑一次,你就记一下,等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们一起统计一下妈妈对你笑了几次。
没有什么比拿数据说话来得更直接了。那段时间我每对她笑一次都会特意提醒她,记住哟,这样专属于我们两个人的“规定”,同时也在时刻提醒我自己,把更好的笑容留给孩子。自那以后,大宝很少再说起偏心这回事了。
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我相信在家庭中“抢电视”的现象肯定在不断的上演,我们家两个宝宝,大宝喜欢看一些高级一点儿的动画片,老二呢有段时间偏爱听贝乐虎儿歌。老二当然是抢不过老大了,更多的时候是听到老二歇斯底里地哭闹:“姐姐不让看贝乐虎,姐姐不让看,呜呜……。”
老大很明显就是在宣告:“我是老大,我说了算,我就要看动画片,不让妹妹听儿歌。”此时的老母亲可是最难的时候,你让谁看都必定会造成更加混乱的局面。
在这个时候,我先把电视按了“暂停键”,先让我们三个人都冷静下来,妹妹当然并不是一下子就能不哭闹的,就给她找个喜欢的玩具先转移一下注意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一直是尝试着让她们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于是我和老大便开始了“合作谈判”,我说:“妈妈很理解你的想法,当你正看得起劲儿的时候,妹妹非要看,这种感觉太痛苦了,就像我,有时候看一部电视剧,不得不关掉的时候,太难受了。但是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想,你们的眼睛正在努力地发育着,这个时候如果一直过度用眼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啊,像你老妈一样戴个眼镜,难受又难看。就单从这一点来说,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大家注意,这次的沟通我并没有向她强调你是姐姐,你得让着妹妹,而是向她陈述一个客观事实,由她选择。
当然了,很多方法并不是一次奏效,在经过几次深度沟通后,这个现象现在在我家少之又少,甚至她会问我:“妈妈,今天中午你要不要看会儿电视呢?”更让我庆幸的是对于孩子玩手机这件事,一点儿也不看估计也不太现实,我跟老大之间的规定是一次十分钟,一天最多不超过两次。每次都会让她自己看着时间,时间一到她主动就关掉了给我拿过来。这个过程她对钟表的认识也在逐渐的完善。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关于“报复”我想聊一个我自己的例子。都说夫妻关系是互相体谅,性格互补的。这样说一点儿也不假。如果两个人闹矛盾,我是那个沉不住气的人,对方反之,刚结婚的那几年,就会造成这样一个局面:我觉得我委屈,我必须也让你感受到。于是瞬间就会变得头脑清醒、伶牙俐齿,什么难听的话都蹦跶出来,管它伤人不伤人。
现在想来,这就是一种“心理报复”。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思想的觉醒,我学会了“自我暗示”和“自我安慰”,当然了现在也很少闹矛盾,偶尔一次我也是在很短的时候内“恢复心情”,我会在极度郁闷的时候发几条信息,并且提前强调,不要跟我一般见识,我只是心情比较差,我就唠叨几句,你不用回复,且听着就行了。
成长是互相感染的,对另一半的影响也是如此,当这样几条信息一发出去,我心里舒服了,他发来几句安慰的信息,一场没有爆发的“狂风暴雨”就这样巧妙地化解了。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这个错误观念让我不得不谈到班里的一个孩子,这个假期有的孩子越来越自律,而有的孩子却疏于看管,开始“自暴自弃”。整个假期中Z同学的家长不在身边,只有爷爷奶奶负责她和弟弟的吃饭问题,作业上一点儿也帮不上忙,刚开始上网课的时候,经常看不到孩子的作业,偶尔看到一次也是“残缺品”,孩子在家得不到关注,开始自我放弃。
我抓紧时间跟家长取得联系,我深知她现在缺乏关注,缺少被承认的感受,走进她的内心,是当务之急要做的事情。在跟她聊天的过程中,我的语言对她充满期待,充满渴望,我知道她喜欢上一部小说,我便开始跟她聊起来,她侃侃而谈;我知道她爱好写一些东西,我就告诉她期待你把每天的小练笔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有段时间,她每天的作业都在上面附了一首自己原创的温情话语,我及时鼓励她,让她找到自己的价值。
这段时间,不管是作业还是直播课,都能看到她认真用心留下的印记。这几天我们没有过多的聊天,但是我一直惦记着她,前天晚上,我什么都没说,主动给她发了去年写给她的一篇温情文章。她懂,她都懂,她主动跟我说:我进行早读了,传不上去,老师,我现在再给你读一遍吧。这成了我心中最美的话语。
话题2.孩子在以不良行为告诉你什么?你是怎样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的?
看到这个话题,我感觉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周二的时候,下午要忙一些事情,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宝宝,老二还好一点儿,有吃的有玩的就可以不哭不闹。老大有了自己的主见,心心念念一直想去下面的小卖部买小食品。于是便开始了无休止地哼唧,外带哭腔,嘴巴里嘟囔着:“哼,你就不关心我,我说了你也不听?”在我万般解释后,无果。她在向我宣战,她在向我展示:现在你什么都不能做,必须围着我转。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我看她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我的内心更是似万马奔腾,百爪挠心。我停下手里的工作,静静地观察了她5分钟左右,看着她哭丧着脸,嘴里依旧在不停地念叨着,瞬间我觉得我错了,我应该在一开始就静静地感受她,约定一下的,有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自己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那一刻,我确定她不知道我的想法。因为当我快步走到她面前,一把抱起她的时候,她惊呆了,随之我使劲儿拥抱着她,她的心情似乎才放松起来,因为她瞬间破涕为笑了。我说:“茜宝儿,妈妈刚刚有两种选择,但是我选择了抱起来你,你知道为什么吗?”她还挂着泪痕地笑着说:“妈妈最爱我了。”还好一切都还来得及。这样一个满怀的拥抱真的很奏效。
了解这些错误行为的目的,是我们正确采取和善而坚定的管教方法的基础。作为老师和母亲,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