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年级后,写作文成了儿子的一块心病。
期末考试前的一次模拟考试,作文写的惨无忍睹,属于班里为数不多的几个要求重写之列。
晚上一进家门,就听到孩子爸爸的训话:
“你赶紧写啊,光想有什么用,都又过去了半个小时了!” 孩子爸爸在一旁一边干自己手里的工作,一边催促道。
我想起了昨天和他分析交流时我的一个认识:当他遇到困难,我们要给出具体的帮助!以前我也总是催促他,批评他。但我发现他的一些问题越来越让人费心。我意识到一定是我的教育方法出了错,对于他的问题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法,示范。
对,要提供具体帮助,我在心里告诉自己。
吃完饭,我来到儿子的屋子,他撅着个嘴巴,苦着脸对我说:
“妈妈,今天我的作文要重新。怎么办啊?
“是吗?老师要求你重新?”
“是啊!今天这个作文题目是:请将你在学校遇到的一件记忆深刻的或是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
“你写跑题了?”
“没跑题,我是按照要求写的记事作文啊。”
“你之前的记事作文单元写作不是已经合格了么?不可以直接选一篇你认为写得好的再写上去吗?”
“不行啊!要求的是在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可是我之前写的几篇记事的都不是发生在学校的啊!”
“所以你就想了20分钟才想到一件学校发生的事情?”
“对啊!之前没写过,所以没写好……”
我大概明白了怎么回事,知道了他的困惑。
在大人们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明确了文章的体裁要求,直接把以往练笔满意的文章再写一遍就好了。可没人教过他要怎么移花接木,写作文素材源自生活,但也可以虚实结合。
我跟儿子一起认真分析了题目的要求:他知道是要求写一篇记事作文。
可他的困难在于:他认为他能写的好的事情不是发生在学校的!
“要求是在学校发生的一件事,可是我觉得学校里没有可写的事情呢……”
要说他钻牛角尖抠字眼似乎也不为过,可是题目的确是要求记学校里的一件事。
“那假如你写的这个故事是从今天课堂上自主八分钟时候别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呢?是不是就不跑题了?” 他歪着脑袋看着窗外,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
“你可以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把这个故事写成跟学校有关的?这样就不跑题了吧?”
儿子瞥了一眼天花板,从椅子上蹦了起来:
“对呀! 妈妈,我知道了!”
不一会儿,他很快地完成了作文,其实就是开头用了一句话,把事情的发生地点写到了课堂上!里面的内容还是他之前习作修改好的。
我曾经跟朋友讨论过,为何现在的孩子写作文困难,因为要求写内容对他们而言是陌生的,他们并没有真实地经历过,自然写不出成功的作文。
记得3年级去开家长会,老师说第一次课堂练笔,让孩子们写一段话,记录洗衣服的过程,班里只有三个孩子完整正确地写清楚了如何洗衣服的过程。原因很简单,很多孩子都没有自己亲自洗过西服。有的孩子竟然认为直接把衣服扔进洗衣机,不用加洗衣粉。
现在的孩子太缺乏生活实践了。即使实践了,也不知道该如何写,写作文其实就是一个慢慢体悟的过程,有所感悟才能有所得,才能写得出来,写作应该是对生活的体会和总结。
出于这个目的,我今年和儿子约定:陪他一起写作文,于是他鼓励我,帮助我开通了这个公众号。三天不练手生。而我似乎已经十多年未曾真正写过一篇作文了。
为了当我说要陪他写作文时,我在他眼里看到的满心的欢喜与希望,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
但第一次在公众号上,发布一篇短短仅几百字文稿,我竟然花了半天的时间。写完还是觉得自己的文字太匮乏,需要多读书。我告诉儿子:“你看,妈妈比你多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我写一篇作文也需要这么久呢!”我用我的行动告诉他:写作文没有捷径,只有多练。拿出本子,写!
我开始慢慢一点点记录自己的生活,每次写完之后,儿子都会迫不及待地当我的第一个读者,看到他认真阅读我的文字,心里觉得很幸福。断断续续写了几篇下来,我感觉儿子似乎更愿意和我交流了。
他也能够慢慢主动去进行有意识的词语积累了。他一向懒于动笔,只喜欢读和听,从不喜欢做阅读记录。
春节时候我写了关于妈妈和爸爸的两篇习作,写完之后,儿子便抢过我的电脑开始读起来,读这两篇文章时,他不像之前看我写的东西那样一边读一遍嘻嘻哈哈,整个过程他读的很安静,默不作声,我看到了他强忍住的泪花。平时爱哭的他却没有哭出来。看完后他就说去洗漱睡觉了,上床后问了我一句:妈妈,你是不是想回老家了?
我知道他从我的文字里读懂了四个字:真情实感。
我想用这种方式告诉他:要多去体会生活中看似平凡的琐事,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
昨天放学后,儿子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了“妈妈我今天得了8颗星,因为我的作文很快就写完了,一次通过了。”听了他的话我很是欣慰。
回家后拿给我看了他写的习作:
抛开内容质量,无论怎样,能感觉到写这些文字的时候,他能够慢慢静下心来了,继续努力,加油!
似乎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喜欢写作文,也似乎没有哪个孩子喜欢写作业学习。对于本来都不情愿干的事情,遇到困难就更容易放弃。我们家长在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不妨先仔细陪他分析下,看看面临什么样的具体问题,再给出一些具体的指导、示范。如果在某方面一直没有达到效果,那么一定是方法出了问题。
想起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个小故事:
故事中的妈妈是这样讲述的:
女儿小时候一直不会自己系鞋带,有一天去带女儿去舅舅家,路上女儿的鞋带又开了,于是妈妈和女儿面对面蹲在地上,妈妈开始手把手耐心地教女儿如何系鞋带,可是教了足足十遍,还是没学会。妈妈开始崩溃、抓狂了。为了赶时间,她帮女儿把鞋带系好。到了舅舅家,妈妈跟哥哥家长里短,也顺便说起了来时路上系鞋带的事情。孩子的舅舅温柔地带小侄女坐到凳子上,把小姑娘的两只鞋脱下来,他和孩子一人一只,只一遍就教会小姑娘如何系鞋带。那一瞬间,妈妈明白了:她一直是站在女儿的对面教的,女儿看到的是反着的,所以总是学不会。而孩子的舅舅把鞋子脱下来,站在和孩子同一个方向,所以她一遍就学会了。
有时候孩子学不会,其实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在教育过程中,不要固执己见。我们也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也是在逐渐摸索育儿方法。希望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尝试着去改变自己现有的方法,改变我们自己的心态,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英国伦敦著名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举世闻名的墓碑,碑文是这样的: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然而,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