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知否》中,顾侯家大郎顾廷煜在病逝前叮嘱女儿娴姐,凡事不要同祖母(小秦氏,顾廷烨继母)院里说,过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
明兰因着顾廷烨哥哥顾廷煜的临终嘱托,把蓉姐和娴姐放在自己跟前养育,教他们治家理财之道。
不出所料,娴姐从澄园(明兰和顾侯的院落)回到母亲身边,和母亲一同等她的小秦氏就问询有关澄园里的一干人事。幸亏娴姐早慧,父亲在幼时又悉心教导,她在小秦氏面前把话说得滴水不漏,还给小秦氏灌了一壶迷魂汤,让小秦氏误以为分居的两口子已经和好如初,烦恼下步该如何布局。
送走小秦氏,母亲邵氏疑惑不解,“不是说你二叔并不在跟前吗?”娴姐儿一副超越同龄人的笃定“二叔在不在关祖母什么事?又关咱们什么事呢?”
两个提问代替了解释。娴姐又说道“澄园之事统归二婶婶查问,二叔一概不问。二叔既不查问祖母院里之事,祖母又何必查问二叔院里的事?”
娴姐很清楚小秦氏用心,所以她在暗暗帮助明兰,以报明兰对她的教导之恩。这个孩子在父亲去世后自知生在大宅院里,不得不从小就要学会宅院里的规矩和身为女子应该掌握的技能,有明兰这样格局大胸怀广的婶母亲自辅导她,她自然很珍惜。
今天中午刷到一条心理咨询师对于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心理分析,说的是这类人除了自卑以外,还有深深地绝望。小秦氏自姐姐过世,顾廷烨母亲白氏以续弦身份进入顾家大门后,就开始对侯府爵位虎视耽耽。她先是对幼年的顾廷煜灌输白氏是害死自己母亲的凶手,全然不顾幼年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造成顾廷煜自幼年时就体弱多病,成年后更是缠绵病榻。
小秦氏意在顾廷煜身体垮了之后由他的儿子承袭爵位,所以对顾廷烨打小就以捧杀的方法纵得无法无天,不但落了一身的恶名,还以老侯爷去世为借口冤枉顾廷烨弑父,其最终目的就是让顾廷烨彻底成为废人,为宗族耆老所不耻,失去与小秦氏竞争的实力。
为什么小秦氏会如此盘算?这得从小秦氏的母家说起,她出身东昌侯府,是先侯府大娘子的妹妹,在自己姐姐过世后,顾廷烨母亲也过世后嫁入侯府。为了这个爵位,为了能永葆荣华,小秦氏在内宅中活得如同南曲戏班的角儿(这是是她临死前对自己的总结),像阴沟里的蛆虫一般。
这当然怪不得旁人,要怪也得怪她自己的贪心。明明可以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过日子,但她却痴心妄想,夺爵不成就要害人。最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嫉妒之心虽然人皆有之,但小秦氏对明兰从最初的嫉妒演变成了恨。
小秦氏感慨侯爷一生只喜欢她的大姐姐,对她的情分很是淡薄。看到顾廷烨新婚对明兰的疼爱心里也逐渐生出了嫉妒之心,否则也不会满世界在汴京城里的女眷中败坏明兰的名声,让顾廷烨这位朝廷新贵在官圈里声名狼籍,无论是谁家的席面也没有人邀请这夫妻两人,把他俩硬是排挤出去了。这些从明兰的姐姐华兰的叙述中可见一斑。
小秦氏的命运无疑是悲凉的,作为一名高门贵女(她自称)嫁入宁远侯府,原本也是想着让自己儿子袭爵,但儿子并不领情。在一无夫君撑腰,二无儿子同心之下,她的失败也是必然。
就像她儿媳妇说的一席话,“婆母您看着是为官人打算,但你从来没有问过他想要什么,不要什么。比如他想要兄弟和睦,你却从来不肯给他;他不要爵位,你却硬要他吞下。他又不是你养的一条狗,由你怎么摆布?”
小秦氏长期钻营,后来又和太后大娘娘勾结,早已绕不开斗争,织了一张网围得自己动弹不得。虽说宅院里的争斗不可避免,但小秦氏也许还有更好的方法度过余生,只是她太过好强无法面对失败,最终纵身火海和家祠同归于尽。
守心不出错,守嘴不惹祸。娴姐儿的提问能力堪比教科书,难能可贵的是她心里明镜一般,她的早慧也助她在今后的生活中无忧无虑。
娴姐用她的智慧提醒母亲不要乱讲话,也不要掺合小秦氏的斗争,过好自己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小秦氏让我明白,理想和欲望是两码事,不加节制的理想会演变成欲望,最终成为套牢自己的绳索,和大形势背道而驰,终将灰飞烟灭。
我是挹洗俏月,祝您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