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数学教学不只是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是数学活动(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教学。”尤其是当今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改革转机时期,就更突出地要求我们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知识教给学生的同时,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思维能力
通过数字谜、巧算题、新定义题型和几何特殊应用题等新奇有趣的图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从而使他们自觉地加入到求解探索中来,再在解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熟悉的实际问题,将数学思维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九层之台,始于累土。”提高思维能力,前提当然是必须有坚实的双基,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的基础,准确的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有责任感,不能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对简单基础的知识潦草带过,只着重讲考试会考的内容。小学时期正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应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三、建立错题本,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每次上课,我所讲的内容都和学生的错题有关,通过总结学生考试试卷和课后习题的错题,挑出典型的题目作为课堂例题来讲解,帮助同学们分析错误的原因,让在该题上出现错误的同学讲自己的思路,指出他们思维过程中的错误,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思维方向思考。同时让同学们在本子上记录错题并进行错因分析,及时总结反思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