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pirrer xue 的第29篇原创】
最近两年,各种各样的知识贩卖社群层出不穷,都做得很好,Why?
现在大家看到了,原来那些取胜的人(直白一些:赚到很多钱的人),真的知道很多、会很多大家不知道的事,自己不知道的方法,怪不得我们自己做得不如人家。
传统的正规体系教育不够用,比如,产品经理这事儿大家突然发现学校里完全没有这东西
比如李翔7万订阅,1400万人民币,他一个人比过了99%以上的小出版社,多可怕?
当每个人都链接在一起的时候,对知识的渴求是异常强烈,因为差异明显可见
甚至这种渴求已经成为一种恐惧——害怕落后的恐惧
事实上,确实应该恐惧。
因为这些恐怖的事实,早就放在那里,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反应过来而已
过去,40%是落后,现在你以为20%之后是落后
现在,实际上很可能百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
将来,有可能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
另外一个更为恐怖的趋势,机器人在崛起,人工智能在崛起,你身边有多少人,真正懂大数据
比如,2005年,国内3200万大学生,同龄人群的1/10
在校大学生,多少人认真学习统计数据,然后有能力把这些基础知识应用在生活中,10%不到,或者1%不到
又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学习,在*1%
又比如订阅专栏,打开率40%-50%,留言率只有5%
意思是6万订阅,有一半的人缴费后不看,当需要思考,并且把想法落实到文字时,又会筛掉9成的读者
从这一个小案例,你就会发现其实要稍作提高一点门槛,就会淘汰掉大部分人
而且如果再加上一定的时限,最终能够持续留言的人估计连1%都不到了
所以哪怕是每天留言这样一件小事,能够持续做下来的,,你都已经成为这群体中即1%的少数领先者
在大数据面前,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都是没用的,万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的,都是被研究、被引导、被赚取的对象
这很残酷,但知道比不知道好,虽然痛苦,但还有希望,因为你会因为那痛苦而挣扎,还有希望。
不知道很惨,没有痛苦,却也已然没有希望,几乎等于已经死去。
焦虑适当的话,就是有价值的,足够剂量,就有很好的替代词汇,叫做危机感
我们也一定有办法解决“危机感”带来的焦虑
两个未来的目标:
财富自由
总有一天,做到不落后,成为前20%,甚至前1%。
在看笑来老师这篇文章前的从小到大的过程中,冥冥之中很多次我都感觉到了“落后”,这种落后的感觉往往来自于对比
对比的对象有很多:
比如我看到别人家也许比自己更幸福、比如我看到别人那里很熟悉的东西可我还刚见一样、比如别人思想观念的先进,虽然那时候的我表达不出来这种感觉,我会想个为什么?但是始终不明白,是为什么?
但我跟别人不同的是,我一直保持着这种思考。
这种感觉爆发是在16岁之后换了新的高中学校,这个学校的两年,至今让我觉得是我人生最灰暗的两年,那个学校周边都是水泥厂,所以有两个特征很明显,我至今记得很清晰
1、空气污染非常严重
2、学校里很多都是“水泥厂老板二代”
这个学校为了和另外一所重点中学比拼,很重视升学率,但是不得不说,老师这个软件上真是硬伤,至今我都记得他们教课的水平都比不上我初中时候老师的水平,我的记忆里,初中有非常多值得感恩的老师,但到这所学校,想破脑袋也想不起一个人很好教课水平高的老师。所以基本上靠压迫学生来保证升学率。
而我因为是高一之后转学过来的,所以即使原本分数能进入重点班级,也在黑暗的教导主任那里没有结果,只能进入一个所谓的“普通班”
在这样的普通班里,我至今想起来,都不觉得哪个老师是真正来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而这样的班级的学生也是读书的很少,但是因为是“水泥厂老板二代”,很多个都能展示属于他们这类二代独有的优越感。
那个时候落后的感觉格外强烈
但真正让我感觉到落后的地方并非如此,
而是过去(初中毕业时)由于思维、眼界、格局的局限和落后,造成我当时处的“落后”,这种落后是不是跟班上的人比的,而是整个学校,乃至整个县城里的高中生。
落后真的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会由15岁传染到18岁
比如因为初中后选择的路因为受到当时眼界的局限,而导致开始走弯路,造成后面的局面
,再从18岁传染到22岁,也会由上一代传染到下一代,最后造成层层累计的落后
至少上面这句话真实地发生在我的身上,这无关抱怨,只是站在一个“上帝视角”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过往,如果没有这种审视,也就没有反思,那么新的落后将会产生。
这也是为什么我放弃长沙的工作来深圳的最深层价值观决定的原因——一个封闭的地方,迟早因此而又沦为新的落后——这不是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
做对的事情远远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来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去到上市公司,无疑是我人生跨度很大的一步,但也是很正确的一步。
再在这样的正确的平台上,做正确的事情,加上时间这个维度,我至少可以给自己打一个公正且不再落后的分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