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辛克莱之所以会接触“另一个世界”,就是因为一个谎言的开始,一个为了显示自己是个“英雄”的吹嘘。在被克罗默利用后,他为他的谎言,一直背负着心灵的压抑和愧疚。
克罗默是坏人吗?我也不太清楚,如果欺负弱小算坏事,那他确实是个极坏的“孩子”,如果投机取巧,用凶恶来掩饰自己的不想承认的不堪,那么,那只能算是个可怜但又聪明的“孩子”。
孩子哪有什么极坏和极好呢,都只是成人眼光对他们的看法罢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其他孩子也在小时候偷过父母的钱,我是偷过的,也不敢拿多,就敢拿个五毛一块。偷到了以后第一瞬间是很刺激很爽快的,但是偷出来的钱又不敢花,心里也就被这种羞耻感所充斥着。到后来新鲜劲过了,也不敢偷了,也不想偷了,确实,这不是件好事情,但我很欣赏我父母那时的做法,我一直以为他们不知道,但其实,他们在我前期犯案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只是不说破,这维护了我“孩子”的自尊,而后开始给我零花钱,用行动告诉我,我本可以不用那样做。这样既改变了我的“偷窃习惯”,又维护了我稚嫩的心理。要知道,有些孩子曾因为大人们看来的小事而跳楼的,抄作业、偷东西被当众戳穿,都有可能将“孩子”尚未形成防护层的心理撵成渣渣。
心里承受能力不是一天就能铸成的,我们都是在经历了很多的成长以后,才开始“看得开”、“放得下”,所以才不会像以前一样,做错一点事情就觉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绝望极了。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看的开”的呢?大概是大三的时候吧,那时候有位老师给了我一个不能完成的任务,我急得只能给我的师傅哭着打了电话,他安慰我说,他说的话只是理想化的要求,我们还是该按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完成,他给的时间紧,但是我们安排好的话,还是可以达到目标的,也要理解老师不了解实际操作的复杂性。从那次以后我遇事不再是着急得一点头绪都没有,只能急得掉眼泪,而是一有什么事情,脑袋里第一时间开始想解决办法,有几种,分别可以达到什么效果。这是件好事,因为我不在具有“孩子的绝望”。
“孩子的绝望”是建立在孩子善良的基础上的,不具有了也不代表这个人不善良了,ta只是心里承受能力提升了,思路开阔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