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是法国文学家司汤达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深刻的批判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弊端,同时也塑造了于连这一个深刻的形象,对后世的意义非常的深远。
看到书名之后,我以为这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但是当真正打开之后才发现里面写的更多的是爱情,阶级和政治。作者司汤达本人的说法是“红”指拿破仑军队的红色军服,象征资产阶级革命的力量;“黑”指王朝复辟时的黑色道袍,代表封建势力。红与黑即代表两大对立阵营的矛盾和冲突。在那个时局动荡不定的法国,红与黑两种颜色就如同剧院的幕布,人们都生活在两种不同势力相互交织政治背景下,他们的命运也在红与黑两种颜色中起起伏伏。
这部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于连这一个形象。他出身贫贱,没有机会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他凭借着自己的实力,机智还有毅力不断地向在发起冲击。他和自己的命运抗争,也和等级森严的社会抗争。当然于连也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他为了让自己能够,博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过上更好的生活,不惜用各种黑暗见不得人的手段。到头来还是被自己曾经种下的恶果逼上绝境,最终被判处死刑。
于连这个形象可以说是开创了一种先河。因为在他之后,我们会在很多很多的作品中会发现于连的身影。他们的命运是那么的相似,都是出生于低贱的阶层,都是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实地和只会一步步改变自己的命运,都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惜用一切不法的手段。我们不禁要疑问,这样的奋斗者究竟是可怜呢,还是可恨呢?他们要改变自己所处的阶层,不遗余力的去突破自己。去打破板结的阶层壁垒,这样的奋斗者是值得敬佩的,但是他的奋斗过程中践踏着无数人的泪水鲜血,这样的奋斗又让人感觉到于连自私自利的本质。但是我们换位思考来想一下,却发现如果自己处在那个境地的话,有些选择是不可以避免的,正如残酷的丛林法则,要么成为对方的食物,要么把对方当做食物。在那个王朝复辟和资产阶级相互斗争的年代,突破自己所处的阶层,势必要让双手沾满鲜血,沾满敌人的鲜血也沾满自己的鲜血。奋斗者的结局注定是悲剧的。
正是因为这些矛盾和悲剧发生在于连身上,读者才会感觉这个人物非常的亲近和自然。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也会在某一阶段,变成于连那一个为求上进不惜代价的奋斗者。不过近几年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就被大家视作是一个于连式的人物,甚至还招来了不少人的同情。但是我们要明确的是,司汤达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充满了黑暗,腐败和斗争,而在和平年代,通过自己的努力,大多数人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此篇巨著所体现出的批判带给我们的更多是反思和警醒,同时要珍惜现在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