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上,脑子为宗,人之一身骨髓;力学上,骨架为一身之支撑,而气行其中。因此,脑子-骨髓-会阴,是重要通道,“尾闾中正神灌顶”。
拳法招式的运使指挥上,由脑子发动,意入骨中,骨转筋拧,筋拧而劲生,且筋骨与皮肉为一体,而主用手足四肢骨节以击人。
脑子为神,内为气,底为精,前为后天,后为先天,精不外泄,其精华即上升而益神,是为逆回先天,此乃入道之门。
养在任脉及五脏六腑时,养得气足丹田,才能上督培养脑子,一动即气满周身骨节,所谓“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平常腔子内空空静静,身藏若虚,用时才能随心所欲,应手而发。
站桩、静坐为练拳之根本。
人身三盘亦为三才,必须调和为一。调时,三盘是直而非横的,有如天地之日、月光的下照。
人要先自助、自动,而后才得人助、天助。
五脏落位,则外面骨肉再怎么震动,也不影响其安舒,内是内修,外是外练。依次第缓缓落位,则自然含胸、拔背、气沉丹田,不提心吊胆。即身藏若虚,胸空腹实,前后三关皆通常,故气以直养而无害。
命门,在两肾之间数骨节,为气之出入门户,上下之轮,周身之总枢纽。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蠹,蠹为大将之帜。心意动(将令),腰指示方向(轴),气(如车轮)即如旗之前行,手足如兵,听旗而动。
所谓收敛入骨,乃由命门而入。
任何和内脏有关之孔窍皆通,即决内通外,和天地通,三才浑然合一。
丹结在胃脾中,中宫也。后为命门,腰脊也。
五脏六腑不能挤成一团,否则即不舒适,故内中有一空隙托住。此空隙即丹田,在肾前、脐后,即“命意源头在腰隙”之隙也。
人身体各部位的反应都很灵敏,想哪里跳动就哪里跳动,只有丹田的神经少、感应力弱,想此意念不会乱跳动,所以意存丹田才能静下来,这是求静的法门。
五行:
金,肺也,收缩;
木,肝也,扩张;
水,肾也,下击;
火,心也,上冲;
土,脾也,平击;
螺旋劲,以腰发出。
观人五行气色,打之与之合。脸红,打心;脸黑,打肾;脸黄,打脾……其余同。
天地之合,顺也,反之为逆,如清空,顺也,风雨,逆也。要以己之顺,打人之逆;顺以化人,逆以打人。
须知五行之分,才可打人护己。五行之劲,为寸劲。
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收、听,由小智、无名指,五行属金、水,象秋冬之收也;发、击,由食指、中指,五行属木、火,象春夏之发。大拇指五行属土,助收亦助发。
体质、气质、心性也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分,拳法、气色、相命、打人,皆在五行之气也。气质代表人之一生,前途事业在此,气质高超乃有远大之事业。
手之五行,拇指,土;食指,木;中指,火;无名指,金;小指,水。运转、控制方向,全在无名指。拳、指、枪、刀、剑、棍、毛笔,皆由无名指运化。因此,内收、内缠,皆以无名指、小指为领;外发、外放,以食指、中指为领。灵巧、变化,全在无名指、小指;伤人、发劲,全在食指、中指。一握拳,则为五行合一。
手之五行与五脏之五行,应合起来炼使之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