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岁月如歌,潮起潮落,谁主沉浮。
1急流勇退
1997年参加工作,我在单位附近租了个房子,骑自行车上下班很方便。邻居马哥是个热心人,当时也就三十岁的样子,在三星叠石桥搞床罩批发,有辆小面包车,那会儿兴“四件套”,他起早贪黑,进货送货,赚了不少钱,应该是最早富起来的那批“家纺人”。
记得他抽着玉溪和说我:“我买了3套房子,还有1个门面,没有一分钱贷款。” 我对他顿时刮目相看,我当时工资也只有800多一月,摩托车还没买,至于买房子的事从未想过。
他又说:“搞床罩批发太累了,现在做的人多了,越来越难,不如前几年好赚钱了。准备收手,打算自己住一套房子,还有两套出租出去,那个门面就打算开个小百货店,这样吃喝到老不会有任何问题。”
我说:“你这么年轻就想金盆洗手,退出江湖了?” 他说:“钱多多花,钱少少花,只要够用就行了,没必要拼命,自在逍遥多好!” 当时,我非常佩服他急流勇退的潇洒,知足常乐的豁达。一来二去,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没过几天,在大马路的转角处,看见他春风得意地站在装修一新的“马哥小卖部”里,笑容可掬地接待客户。
2风云突变
这样在这个宁静的小镇,风平浪静过了3年,我们经常能遇到,有时也一起喝个小酒。只是,这个城市突然刮起了一股“超市”风,联华、华联、农工商等等,整洁、干净,物品丰富、价格还便宜,而小卖部就显得脏乱差,大多小卖部都无法和新兴的大小超市相抗衡而纷纷倒闭。
马哥的小卖部自是没法和隔壁的联华超市竞争,逐渐门可罗雀,于是就关掉了,在家里歇了一个多月。
有次,我又遇到他,谈及他将来的出路问题,他抽着红塔山说:“原来以为小日子挺滋润,还能过下去,老婆在家带孩子,两套房子的租金贴补家用,我搞个小卖部赚点钱。可没想到形势突变,安稳饭吃不成了。想再去干老本行,做床上用品。”
他又说:“只是自己离开这个行业年多了,再回去肯定很难。不说辛苦,这个脸就拉不下,原来以为逃离了那个苦行当,现在又要回去和别人在一个锅里抢饭吃。哎,真的很难受!”
我说:“离开也有离开的好处,旁观者清,离远一点更能看清方向。”
3重操旧业
说归说,马哥还是重操旧业,吃了回头草,为了老婆孩子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叠石桥的茫茫人海中去了。 几经辗转,又搞起了织布的行当,从一台织机起步,到两台、五台、十五台,后来又攀上一个韩国的老板,有了稳定的销路,再从五十台到一百台,生意红红火火。
后来,我们遇到的机会就少了,只知道经历7-8年,终于成为了一个千万级的老板,有了货车、保时捷、厂房。他买了更多的房子,海门、南通有好几套,尤其还买了三套上海市中心的房子,也是自己偶尔去住一套,另外两套出租。
有次,一个饭局遇到他,他意气风发,红光满面,抽着软中华,意味深长地对我说:“男人,尤其是年轻的男人,还是不能歇下来,歇下来就废了,要不停地干活,前途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