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丽 焦点网络高级一期 洛阳(18.12.9)分享第565天(春雪分享第701天)坚持读书打卡290天
咨询中遇到一些网络成瘾的孩子。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家长无一例外的都是要求:怎么能够让学生停止上网,把宝贵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家长内心的焦虑都能理解,几乎所有的家长乃至老师,都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学习上投入的更多一点,成绩能更好一点,未来考的学校更好一点。问题是很多时候,这些期待都是家长和老师的一厢情愿。为什么,因为这些期待都要求太高,高得孩子们感觉不可能实现,于是可能更加沉迷于网络。今天看到一本书上关于此话题的解读,感觉特别的受益。刻意整理分享给大家,以期对家长和老师能有些启发。
很多家长与老师会要求学生不要上网,并指称此为不道德行为,这样的说法不易赢得这些青少年当事人的认同,反易会引起他们的排斥。多数的家长与老师希望这些有网络成瘾行为的青少年能立刻停止上网,并在课业上有良好的表现。
然而这样的目标对这些青少年来说,他们的行为所需要调整的步骤至少包括:
1、减低上网的时间与次数而终止不再上网,愿意把上网的时间拿来念书。
2、拥有读书的物理与心理环境,懂得念书的策略,且在考试时能得高分。
这对多数青少年来说,不是一个一蹴而就之举,尤其是对于有其他家庭生活与学校适应问题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困难。因此家长与老师中这一类的期待,容易造成这些青少年的压力,让他们觉得过于困难而自动放弃,而更加沉迷于上网的乐趣之中。所以如果把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辅导方向重新定义为:
1、如何培养自我控制——如何减少上网的时间与次数?
2、如何与上网的欲望相处,但又不至于被此欲望控制。
3、如何在上网时间与其他生活重心建立平衡的机制。
4、如何在上网以外的现实里,拥有如同上网时的乐趣与成就等向度。
这些目标将会修正咨询师及重要他人对咨询目标过高的设定,也会使其较愿意与容易找寻到什么是这些青少年希望拥有的目标,或至少是开始愿意尝试的起点,而能真正建立起咨询师与这些青少年的工作关系与辅导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