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和过度的照顾,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倪海厦老师曾经讲过,人与人之间所谓的“克”,不一定是负面的情绪和行为。有时候,对一个人的“爱”就是“克”。今天看到一位妈妈对孩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突然就想起这种“克”的现象。

溺爱和过度的照顾,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爱的越深,伤的越重。这种爱,理直气壮,也狼狈不堪。

上午体检排队的时候,看到一位带孩子的妈妈。妈妈三十岁左右,干净整洁,戴眼镜,孩子六七岁,是个女孩。刚看到的时候,妈妈在旁边的沙发上给孩子吃东西。等候的时间比较长,随后注意到这妈妈喂孩子的方式不太寻常,喂完一口后,不是等孩子要,而是把食物放嘴边等着,咽下去马上就送嘴里。孩子也习惯了,双手放身体两侧,饭来张口。

等她去检查的时候,把孩子领到护士那里,让帮忙照看一下,沙发距护士只有两步,护士说在沙发上等着就好。妈妈有些不放心地让孩子回去坐着。临进去检查的时候,回头告诉孩子戴上口罩,怕孩子做不到,三次回头劝说:戴上、戴上、戴上。

我能体会一个妈妈的用心,也能感受孩子的乖巧。只是不免担心,在这种全方位的照顾下,这个孩子还有多少主动性和自理能力。

儿童发展有关键期,我们知道认知能力、语言的关键期,错过就很难弥补。心理发展也有关键期,在儿童阶段,我们会形成对这个世界的基本认识和设定,产生基础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被爱包养的孩子长大后仍然会渴求这种心理上的包养,性格无法独立,自理能力跟不上年龄的发展。她可能用一生去弥补缺失的这一课,多年以后才恍然大悟。

这样的母亲也很累,把自己的一切都放在孩子身上,自身发展受限,无法给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也会影响家庭的生态平衡。

爱一个人,懂得用真心,更要懂得“放手”,让爱天长地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