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要值班,父母回老家去了,晚上自己一个人在家挺无聊的,拿着电视遥控器一个台一个台地翻。看到《武术世界》,觉得还不错,就停下来看看。
里面讲了4个故事,一个离乡背井来河南少林寺学艺的人;两个从少林寺出师,去社会上讨生活的事;最后一个是少林寺附近武校里一个小姑娘的故事。不过第四个故事让我印象最深刻。
这个女孩15、16岁的年纪,从小父母离异,她跟着母亲生活,母亲靠在外打工支付她的学费和生活费,母女俩的生活捉襟见肘。
小姑娘的资质一般,但胜在极其刻苦,所以也算是武校里的种子选手。小姑娘有个愿望,拿下今年全国比赛冠军,有了金牌,明年就能保送到一所好的大学,甚至还能获得全额奖学金,到时母亲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全国比赛越来越近,小姑娘一刻也不敢放松,成绩一直保持很好,教练对她拿金牌也很有信心。终于到了比赛的日子,前一天母亲专门请了假过来给她加油,小姑娘很高兴,晚上抓紧时间练习,结果应了那句“欲速则不达”的老话,在做一个起跳动作的时候,她用力过猛,一下子没落好,把腿摔伤了。去医院一拍片子,医生说腿已经骨折来,必须马上打石膏。可明天就要比赛了,母亲也来了,怎么能退下来呢?医生说你不打石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可能落下终身残疾。如果你要坚持不打也可以,但必须签订一个协议,以后出什么事与医院无关,你自己好好想想。
在这做决定的五分钟里,时间过得极其漫长,最后小姑娘决定,不打石膏,只开一些止疼片。那一晚,她和教练坐在医院候诊大厅的椅子上,用买来的冰镇矿泉水敷在腿上,冰块化了就去买瓶新的,就这样熬了一晚。
第二天,小姑娘按时出现在了比赛场上,出招干净利落,动作行云流水,收招掷地有声。随行记者问她在比赛场上有何感觉。
她说,她一踏上那块垫子,好像世界一下安静下来了,腿也感觉不到疼了,她觉得世界都成了她的一样,她挥舞着手里的九节鞭是那么高兴,都忘了自己腿骨折的事。
后来结果出来了,奇迹没有发生,腿伤终究还是影响了她的发挥,最后她得了第三名。不过已经是个不错的结果,小姑娘也挺高兴的,在妈妈的搀扶下去医院复诊。万幸的是,情况没有恶化,打上石膏休息一段时间就没什么问题了。
当时在电视里看到医生要那个小姑娘考虑是打石膏还是签协议时,我立马想到的是当然要打石膏了,身体是最重要的,比赛以后还有机会,腿留下问题就是一辈子的事。后来看她决定不打石膏,我还觉得她急功近利,直到她说出在场上的那番感觉时,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这种拼劲全力之后的喜悦我从未感受过,因为我从来没有竭尽全力做过一件事情。
父亲说我凡事先考虑退路,所以一事无成。其实有时选择前进还是后退不是你个人选的,而是你手中握有的资源决定的。拿到比赛金牌是那个小姑娘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也是给母亲的一个交代,她没有退路,只能前进。就如当年父亲为了去厂里报到而扒火车一样。他知道扒火车掉下来就会摔死,不过那时有个招工的机会太难得了,能为家里省下一份口粮。不扒火车,不能按时赶到厂里报到,万一人家工人招满了,就不要他了,他就得回家饿肚子,还会遭到父母的埋怨。而我凡事找退路,是因为我有路可退,或者说退了对我的生活影响不大。
有时正因为无路可退,所以才造就了传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