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民俗在今天都要吃元宵或汤圆,以示团圆吉庆之意,也正式的告别新春佳节,开始又一年的忙碌。
元宵节的解释为:元,泛指为开元初始之意,元宵节则指的是一年中的头一个月为元月。而宵,指的是午夜零时取一日之终的意思,也是昼夜的分水岭,一过此时便要从零开始,也是指阴阳交替取中之意,但宵在每年的元月时段里便指的是该月的中期,正月十五正值此时,两者遇合便称之为“元宵”。
小时,特别喜欢妈妈给我们煎元宵。
那时家里油少,炸元宵费油,煮元宵没有炸元宵香脆,妈妈就给我们煎元宵。
煎元宵还有个好处,不会像炸元宵那样崩油,防止被烫伤。
元宵节前粮店特别忙碌,妈妈经常加班加到很晚。
那时人们从粮店买元宵,到了元宵节前后,粮店里的员工齐上阵,开始手工做元宵。
现在商店、超市卖的是汤圆,机器生产的,皮薄馅大,一咬流出浓浓的黑芝麻、花生、五仁的各种汁液来,很香、很甜也很腻,吃上一两个就够了。我觉得什么东西香的过火吃在嘴里就感觉不到香了,味觉被浓浓的香给麻木了。
我个人觉得元宵比汤圆好吃。可能是因为怀念小时元宵的味道。
粮店离我家很近,爸爸经常带我们三个孩子去接妈妈下班,顺便帮帮妈妈忙。
一个粮站十几个人要负责几千户人家能吃上元宵,忙得脚打后脑勺的。
元宵馅是在一个个大盆里和出来的,花生、芝麻、核桃、瓜子仁碾碎,按比例放入白糖、猪油、面粉和青丝玫瑰。
最爱吃青丝玫瑰的味道,真正的青丝是青杏的干丝, 玫瑰就是玫瑰花瓣加糖侵泡成泥后做的 ,不过这两种馅料现在很少有卖了,因为太贵,数量也少,所以不怎么常见了。市面上用橘子皮做的就算是真的了,萝卜皮做的真的很难吃。
把这些馅料要混在一起搞均,很费力气,主任叔叔想个好主意,让我们上去踩。(哈哈!脚都是用热水洗干净的啊!脚其实比脸干净,脸露在外面风吹日晒的)
我们兴高采烈地在上面踩,踩完这盆跳到那盆去踩,跳来跳去地玩耍。
盆里的馅然后被擀成个大饼,再切成小方块。
爸爸的任务是帮忙切元宵馅。我们偶尔到爸爸的案板上抓一块馅放嘴里,像吃糖一样。
然后把馅放在漏网的筛篓里,馅在水盆里快速沾水,再沾面粉,摇筛篓,让元宵在筛篓里滚,反复几次,元宵就摇成了。
这道工序是需要技术的,不然元宵滚不圆,大小不一。
煎元宵的时候,先在锅里放些油,油热了,把元宵放进去。
用筷子把元宵分开,不然容易黏在一起。
锅要不停地摇晃,让元宵在里面打滚,使元宵各个地方都能沾到油。
等到元宵胀大了肚子,撑破了皮,就熟了。
一盘金灿灿圆滚滚可爱的美味元宵就放在了面前,又香又脆又甜。
咬上一口,细细地品尝里面五仁、糯米和青丝玫瑰的味道,特别好吃。
馋嘴的孩子和女士们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