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之大文豪,多年以后就成了文化符号,于是,他们的名字会在一定的范围里被谈及,比如说诗仙李白、改革家王安石、史学家司马光……
唯有苏东坡,会在不同的领域被提及,文学界、书画界、医学界、美食界……
千年以来,不仅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方外僧道、书画大家会时常谈论他,就是不识字的一般老百姓也都能说出他的一二逸事来,他成了多数中国人的朋友,这样的文化影响力,在中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连李白都比不上。
02
当然,大文豪之说,是我们现代人的评价,古人多追求的是出仕为官光宗耀祖,文字书画皆为业余爱好。早年的陶渊明、李白、蒲松龄都是这样,苏轼也不例外。
但可惜的是,苏轼在政坛虽然当到了“部级高官”,但终究他也是个失败者。
03
苏轼中年发福,有一天,他拍着自己的肚子问府里的人“你们说我这肚子里装着什么呀?”家里人七嘴八舌,有说装文采的,有说装诗学的,唯有朝云说:“您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哈哈大笑。
04
作为政治家的苏轼,的确没有与时俱进的“眼力见儿”。
当年王安石刚从基层回到中央,就选择与苏轼比邻而居,他对苏轼太崇敬了。两个人也真是处的不错。
可是,这么一对儿好朋友,在政治上却是死敌。
王安石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苏轼对那些与民争利的变法内容坚决反对,两个人的矛盾无法调和,所以,王安石就把苏轼贬出了京城。
开始,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时还行,虽然是外放,苏轼过得也不错,他还可以修堤、捕贼、抗蝗、抗旱、抗洪,力之所及,为百姓谋福。
王安石退休后,变法派成了一帮无耻小人,他们想尽办法打击苏轼,“乌台诗案”后,苏轼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后来,神宗去世,太皇太后任命司马光主政,苏轼回朝,可他又对同为好朋友的司马光尽废王安石的变法内容的作法表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总体是不好,可也有个别好的,可以保留。
但封建社会的政治就是这样,一派人上台,对另一派人的作法就算是心里也接受一些,但为了政治利益也一定要把它们尽数废除,不然新上台的这一派人无法立足。这就叫“为了反对而反对”,一党争,就不讲理了。
于是,不久前还是保守派领袖的苏轼又被保守派贬出了京城,而且越贬越远。所以,朝云说他不合时宜还真是一针见血的知音妙语。
可是,如果为了政治地位而欺心,那他就不是苏轼了。
05
被贬官之初,苏轼心里当然不爽,这事儿搁谁都受不了,那可不是免了个小村长,而是从部级干部被撸成了民兵预备役副团长。苏轼也一度心灰意冷,于是写出“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那样落寞悲凉的文字。
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一生随性、随缘,随遇而安,他到哪儿都适应能力很强,他在没什么工作的情况下,就去种地、酿酒、参佛、访友,与乡里父老游于山水之间,他还真发现了很多生活的乐趣。
在这里,我只讲一些他去找好吃的以及发明好吃的的故事,看看我们的苏轼是如何安享人间烟火的。
06
在湖北黄州,他不仅发明了“东坡饼”,还用当地的肥猪肉发明了“东坡肉”。从古至今,这碗“东坡肉”真正达到了脍炙人口。
在广东惠州,作为犯官的苏轼,生活更为艰难。他买不到羊肉,就把一般没人要的羊脊骨买回家,先将羊脊骨煮透,再用酒浇在骨头上,点盐少许,用火烘烤,等待骨肉微焦,便可食用。
后来这羊脊骨便渐渐有了名气,叫“羊蝎子”。后人更喜欢用它做火锅清汤,味道鲜美。
在海南儋州,刚适应了当地湿热气侯的苏轼立马发现了生蚝这种美食。他还写信给他儿子,告诉他: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儿子,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我怕朝中士大夫跑海南来跟我抢。①
这位老先生,和儿子都会这样开玩笑。
07
宋徽宗登基后,大赦天下,苏轼回归,才开始安享晚年。而对于那三次被贬的经历,他淡然地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感谢那段艰难的生活,我们也深享其利,因为,正是在那被贬的岁月里,苏轼的诗词、书法和绘画的才能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他的《赤壁赋》和《寒食帖》等名作名帖都是这个时候创作的。他把颠沛流离的被贬岁月过成了“诗与远方”的怡然自得。他从一个处身于政治网络的官吏来到百姓中间,正是“山中友,鸡豚社酒”的陪伴造就了豁达洒脱的苏轼。
08
苏轼的豁达还表现在对政敌的态度上。
众所周知,苏轼一生的坎坷,几乎都是拜王安石所赐,但他并不怨恨王安石。后来,他不仅专门到金陵去看望王安石,而且在王安石故去后,还应其所托为他撰写了墓志铭,对王安石的一生作了公正的评价。两位大家于这一刻充分展现了对彼此的敬仰和信赖。
王安石在变法中使用的助手、学生及后来的继承者都入了《宋史》的奸臣传,唯有王安石独善其身,这里面的原因除了他本人清廉无私以外,苏轼的评价功不可没。
09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晚年的苏轼看来,一切人世间的功名富贵、大起大落都是过眼云烟,唯有那份“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达观,才是人生至理。
注释 ①本文中关于苏轼的美食之作法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