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生活的印象。教育学与美学作为同样发端于哲学的学科,从它们一诞生起,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学科关系和纠缠不休的学科渊源。从研究对象来看,两者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以生命为关注的重点。美学重在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这种审美关系不是强调对象于人的有用性,而是强调其审美性与非功利性。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设计教育在我国从八十年代初发起,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都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下位学科,具有鲜明的人文特性。
美学从诞生之日起便将自己的属性定位于“感性学”,美学意在追求完善感觉的感性世界中弥补理性世界的缺憾。教育学缺将自己的属性定位于“人学”,它关注人的现实命运,关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欢乐与痛苦,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学与美学的相互渗透带来了对各自学科极有意义的不同借鉴。而基于教育学立场审美学给予教育学的贡献,体现了教育学的学科自觉意识。
教育学与美学的交叉渗透首先表现为“审美教育学”的出现,它以席勒1795年发表的《审美教育书简》为标志。席勒第一次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审美教育的性质、特征、作用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由此,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被后人视为“第一部审美教育的宣言书”。康德则在思索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命运,找寻人类自由解放途径中,发现了教育对于每个人的哲学意义。
审美教育学是以艺术教育的视角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也称为“美育学”,它是美学的分支。按照叶郎先生的说法“是探索如何通过审美活动来塑造人,促成审美个体向自由人格理想全面发展的一门美学分支学科”。它与现代教育学相结合,着力揭示个体审美发展的途径、方向和规律。
教育美学是以教育学的视角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是教育学的分支。它虽然运用了美学的研究成果。2002年王枬老师出版的《美丽教师——教师职业美的研究》从美丽教师的形象、美丽教师的生成、美丽教师 的魅力等几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教师职业的美、教育美学、教师职业的审美、教师职业美的创造等,表现出了作者对教师美学的深入思考与细致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