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儿童就是指我自己,我10岁左右的时候,去同学家玩,看到了和自己家不一样的环境氛围,印象特别深,现在还能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的画面,我觉得那就是书香门第。
找妍妍出去玩,看见他的爸爸在沙发上,妈妈在床上,各拿一本书,都在看。在我家没有过这样的场景,爸爸妈妈有很多很多的活,他们外边都有工作,家里还养着鸡鸭鹅猪。妈妈一年四季不闲着,给几个孩子做衣服裤子鞋,做完春季的,做夏季的。做完夏季的,又该做秋季冬季的,出去上高中之前,一直穿妈妈做的衣服。第一年读高中,爸爸去看我。他看见人家孩子穿的都是皮鞋,我穿着妈妈做的条绒鞋,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家就让妈妈给我买了一双大皮鞋,让别人帮着捎到了学校。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穿的衣服不再是妈妈做的。
去小弢家,找小弢。看见她刚刚画完一幅画,用水彩画的小孔雀,小孔雀小巧玲珑,小弢还在画的左侧竖排版,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写下日期,完完整整的一幅作品,看得我直流口水。40年前,她家就有特长培养了,他爸爸那时是老师,后来是教育科长。典型的书香门第,看人家的名字取的就不一般。一般用‘涛’,很少用‘弢’的,弢同韬,韬光养晦,聪明智慧的意思。她的妹妹叫小戈,弟弟宏达,都不一般。我们的名字在丽、梅、玲、芳、英、燕等等范围之内。我曾经觉得父母给取的名字太一般,不文雅,上学的时候就改来改去。后来无意中发现,给名字打分,爸爸妈妈给取的名字打分最高,94分。书香门第里的孩子的名字,恐怕也没有那么高的。百灵的爸爸也是老师,百灵很小就开始写毛笔字了。当时的我,大部分时间是挖野菜,看弟弟,帮妈妈做做家务。根本就没有画画写字的念头。
阿迪家的杂志可多了,印章最深的是儿童文学。我现在还能想起‘儿童文学’这四个字的模样,因为我经常去她家,找她借着看,她家有一大摞的杂志,除了儿童文学还有其他的。藏书多的人家,能不是书香门第吗?
其实,我家也有书。只不过档次太高,当时还是儿童的我,根本看不懂。《隋唐演义》《南北史通俗演义》《两晋演义》《老残游记》《古代白话小说选》……最早的是79年版,全部繁体字,现在可是传家之宝,需要珍藏的。那些都是爸爸的收藏,只不过我没看他读过。说来说去,我也被进行过文化熏陶。如果那时我能啃啃这些书,说不定能早点喜欢上语文!
确认了,老妈说老爸读过这些书,老爸最喜欢下象棋和读书。家里活多,没时间读,都是上班的空隙读的,老爸是文化人,原来我也有这方面的文化遗传,就算半个书香门第好了!
书曾经借给学校,被贴上了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