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同学L突然发微信说:“诗诗,把你地址给我,送本书给你。”
跟L好久没联系了,昨晚看到她发朋友圈荐书,是她表哥翻译的作品,《奥兹的智慧》,书名看起来不错,当时还想查豆瓣看书评的,结果忘了。
我厚着脸皮回到:“是那本《奥兹的智慧》吧~我还想问你这本书出版没有的,想买来着。“
她发了个笑脸,回到:”看来心有灵犀了。“
然后颠屁颠屁地翘着键盘,把地址发过去了,心里狂喜了一早上。
去年萧秋水新书《这一生,静待时光检验》刚出来时,花了几百块买了十来本送给了好朋友,也包括L。
这大约是L回赠书的原因吧。
为什么要送书呢?
书当作礼物,算是性价比比较高的吧,而且别人也愿意接受。
不过自己习惯读到好书就推荐给身边的人,但大多只是发发朋友圈,写写书评而已。
所以尝试通过送书的方法来荐书,也许能给他们更多动力去读吧。
至于他们会不会读,读了有什么感想,有什么帮助,我不会去问,因为这是别人的选择权,不能干涉。
总不能,送给别人礼物,还要别人对礼物赞扬一番吧。
所以一直也没有了解后续的情况,渐渐淡忘这件事了。
倒是L回赠书,让我回想起这件事,突然觉得这件事还是挺有意义的。
意义并不在于,我是否有收到朋友的回礼,而是在于形成一种联系的纽带,看到好书时就推荐给对方,哪怕只是告诉一个书名而已。
朋友推荐给自己,是建立在对自己的了解和认可,觉得这个、有帮助,才会推荐给自己,这也算是一种信任吧。
不否认有些人胡乱推荐,甚至带有利益性地推销,但这种就像”狼来了“的谎言,只能用一次,下次就行不通了。
而且这种行为也是对友谊的伤害,至少在对方眼里,利益高于友谊,所以可以出卖来赚取利益。
不过也有幸运的时候,指不定我曾送过的那本书,能在朋友们某个人生阶段帮到他们,让他们早点明白一些事情,少走一些弯路。
而于自己,也会有种感动:予人玫瑰,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