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

《悉达多》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 黑塞的作品。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佛陀的心灵之旅,这本书被很多大咖推崇,很多人从中找到了平静与幸福。

悉达多是一个出生就拥有了一切的人,他是婆罗门之子,拥有财富、地位、美貌和所有人的喜爱。一个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年轻人,傲慢的俯视着人世间,内心却是空虚的。他不快乐,他不满足,他感受不到幸福,他不知道所谓的自我究竟是怎样的,他想要追寻传说中的“阿特曼”。于是,不顾父亲的阻挠,他坚持离开了那个被所有人羡慕的家,去做了一名苦行僧,去寻找内心的答案。

苦行僧的三年里,他学会了很多。他经历了肉体的痛苦,制服了饥饿,抵抗住了欲望,却始终觉得自己并未真正参悟到真理。就像后来遇到商人时,商人问他会什么?他说他会思索、会等待,会斋戒。他已经学会了这些表象的东西,但始终无法获得真理,无法看透本质,无法填补内心的空洞。

直到后来,他见到了佛陀乔达摩。他聆听了圣人的讲学,却并不为之所动。他更想探究的是圣人在成为圣人之前,经历了什么?是什么塑造了现在的圣人?他是如何作为一个个体生活在千万人之间?没有人能通过讲经传道而获得解脱。于是,悉达多再次踏上了他的探索之旅。

从出世到入世,是内心的指引。他内心所有的疑惑等待着解答。在世俗的生活里,他遇到了自己的爱人卡玛拉,感受到了情欲;遇到教会他经商的商人,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了很多的财富;他爱上了美食,学会了喝酒,迷恋上赌博;他从高傲冷眼旁观世人,到成为一个世俗的人,再到成为自己曾经最鄙视的样子。他开始堕落,开始沉沦,最终,他迷失了自己。在最绝望的时候,他选择了死亡。

他并没有死,而是在经历了尘世的一切后获得了开悟。他留在了河边,成为了一个摆渡人,和那个曾经摆渡过他的老船夫成为了朋友,一起聆听河流的教诲,一起感悟世间万物,内心越来越平静,越来越接近幸福和真理。

直到,他再次遇见卡玛拉,遇见了自己的儿子。人世间他开始有了羁绊,有了期待,有了执念。悉达多尽自己的所能,想要把自己认为最好的都留给儿子,忍受着儿子的拒绝和反抗,努力表达着自己对他的爱。但是,这并不是小悉达多想要的。终于有一天,小悉达多逃走了。就像年轻时的他一样。他想到了他年迈的父亲,这是一个轮回。

在老船夫的开导下,悉达多最终放弃了对孩子的执念。这是他人生经历中最痛苦、最难割舍、最难放下的情感。在放下后,他真正的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他的眼里出现了像佛陀乔达摩一样的光。

身在尘世,身为世人,我无法完全感同身受悉达多的心灵之旅,也无法完全理解悉达多的平静和幸福。也许正如悉达多所说,没有人能通过讲经传道而获得解脱。懂的道理很多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人生。因为我们必须亲自去经历,去体验,去尝试、去探索,去总结自己的学说和理论,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与幸福。

悉达多不舍儿子去经历痛苦,正如悉达多的父亲不舍他去经历痛苦,正如我们每一个父母不舍孩子去经历痛苦。但孩子的人生是必须他亲自去经历的,无人可以替代。所以,放轻松,放开手,给他勇气、给他底气,去闯荡、去历练,去经历属于他自己的人生之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