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录(2023.10.01)

中原焦点团队晓玲分享第331天(20231001)

人生就像一个游乐场,每个人都得到了一张入场券,重要的是你要怎么去体验,怎么去玩,而不是你要玩成什么样。

我们要的不是最终的结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被结局所束缚。

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有没有努力?我有没有很享受付出的过程?我有没有投入地去活一次?

如果我们能这样想,我们就更能接纳自己,面对人生的脆弱与失败。脆弱永远是相对的,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战胜不了的事情,都会遇到虽然努力了,但还是无能为力的局面。所以,相对更大的不可控的未知来说,我们可控的永远是局部。这是我们需要去学习面对的。

为什么承认自己的脆弱能让我们更强大?

一个人如果不能够面对失败,就会很幼稚地认为自己是足够优秀的。我的努力是百分之百的,要怪就怪别人、怪社会、怪命运。如此一来,我们就会充满敌意,很难再拥有进步的机会,也不会让事情更进一步。

就算不去责怪外界,也会在一条追求完美的路上逼迫自己,那是一个很耗能的心理过程。

能够承认自己的脆弱,就有了一个看到自己弱点的契机,也就有了改善的可能。当然,承认脆弱不容易,因为这会让我们有一种很强烈的耻辱感。

一个孩子小时候,当他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够帮他做一些消化处理,表扬他做事的过程,而不去评判事情的结果,那么这对他来说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他从小就能够战胜耻辱感。这样的人往往就是“开挂”的人,他从童年开始就拥有了强大的内心。

但我们必须承认大多数人是另一种情况,需要用自己的一生来治愈不幸的童年。孩提时期遇到挫败,不但没有被父母呵护接纳,反而被他们放大嘲讽,被他们更多地否定和不认同,那种耻辱感会深深地烙印在这些人心中。

更麻烦的是,父母因为自己的种种局限和自我匮乏,被生活洗礼之后,将自己那份无所不能的幻想投射给了孩子。

你常常会听到有些父母这样说,我这辈子因为一些遗憾,或者机遇的错失,我不能怎么样,我要去培养我的孩子,我觉得在我的培养下,他一定会非常优秀……在他们看来,是人生的一些不可控因素让他们没能走向巅峰。

这样的父母养大的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接纳,无法获得真实而有力量的心灵滋养。

只有接纳了自己的缺陷和弱点,承认自己能力上的局限,一个人才能真实,才能拥有心理学上非常可贵也非常成熟的一种整合能力,就是能够容忍不完美。

我们给自己的定位不该是一成不变的。总把自己维持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是很消耗心理能量的。

据说有一种抑郁叫微笑抑郁,就是这个人他不但抑郁,还要勉为其难对外界微笑。这种伪装的微笑,伪装的“我很好”,会加重他的抑郁。

承认失败和面对脆弱是治愈的开始,是在终止心理能量的消耗,让你变得更真实。在与别人的关系中坦承自己,可以让你从一个照顾他人的完美者的神坛上走下来,坦然地去接受别人的照顾。来自关系中的正面滋养可以用来疗愈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勇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