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百草园部分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若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便是小半天就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吧)……都无从知道。
这段文字是孩子们极为感兴趣的,百草园被称之为乐园显然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景美
段落: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1:生读说出写了那些景物
2:小孩子在这里做了那些事?
3: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链接
4:详细写的是那一部分?
5:不必说写了什么景?顺序?用了哪些形容词?各自从哪些方面描述?
6:也不必说写的是什么?角度?修辞?
7:单是中的几件小事你干过什么类似的?
8:有没有那么一片院子让你觉得美的难忘?
9:你打算怎么描述出来?
总结:其实百草园就是那么普通的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园子,但是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却是如此之美,令人神往。原因:
1:从小孩子的视角看是因为在这里有许多物外之趣。
2:鲁迅写的好。选景,句式,词语的运用,修辞,不同的视角,乐事。
这些都要通过品读让学生体会感悟,激发他们自己的类似联想,激发表达的欲望。
2:神秘的故事
这也是百草园难忘而美好的原因。
小孩子的心里都有那么一个挺神秘的地方,无论多大年龄想起来都无法解释它的神秘感。就是因为小孩子听到大人讲的关于它的故事。
像我的记忆中那个老爷爷住的幽深的庭院,我们小时候就不敢靠近,就因为听到鬼的故事,就算现在也仍然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
激发起小孩子这样的联想,是第二步。
3:乐事
除了上面的几件小的乐事,还有一件无比快乐的事就是冬天捕鸟。
哈哈,读这一段学生们可真的有话说了,什么逮鱼摸虾捉蚂蚱的事都出来了。
但是要紧的事是要学生学会用动词细致表达。(细节描写)
这是第三个点。
每个人的记忆里总有那么美的一个乐园,美好的景物,快乐的事情,神秘的故事。请你写出。
作文题目《我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