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系列又来啦,这个故事的套路依旧很深,又被作者牵着鼻子走了,真心认为揭秘前的推理也挺有道理的。
波洛吃完晚饭回家,仆人告诉他斯彭斯警监来访。警监此行目的是想请他调查一桩已经开庭审理并做出裁决的案子,被害人是麦金蒂太太,工作是帮人打扫卫生,她的后脑勺被人重击,房间遭到洗劫,现金不翼而飞;嫌犯是麦金蒂太太的房客——本特利,他生活艰难,没有工作,外套袖子上有血迹和头发,知道房东钱藏在哪里,种种事实都指向他,证据确凿,他被判死刑。警监认为他不具备杀人犯常见特征,不希望他被冤枉,但自己即将去往另一个地方办案,希望有时间的波洛能帮他一把。波洛答应了,动身去死者居住地布罗德欣尼展开调查,走访了一些知情人后,只得到一条死者去世前两天(十一月二十日)买了一瓶墨水的线索,随后在死者遗物中发现十一月十九日的《星期日彗星报》被剪下一部分,剪报的标题是:昔日悲剧中的女受害人今何在?内容有四张照片,每张都有对应的人物名字和故事。波洛推测死者在某位雇主家中见过简报中的某张照片,便联系报社工作人员求证,死者果然写过信,透露自己是知情人。这样一来,动机就很清楚了,波洛为了得到进一步线索,开始逐一拜访死者的雇主们……
有一说一,这个案子的展开还挺有意思的,有点侦探教学的意味,波洛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在一桩证据链完整的命案中寻找新的突破口。如果死者就是个普通人,没有仇家,钱财也不多,那么可以换个角度,从犯人入手,了解他的背景,看是否有人和他有过节,想陷害他。不要放过任何细节,有些行为看似平常,但放在特定的人身上就很突兀,比如一个几乎没写过信的人却买了一瓶墨水,明显是有事。
记录书中特别精辟的一句话:
失去亲人的人总是对逝者的愿望一清二楚,而这些愿望往往与自己的需求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