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有没有这样的症状:
晚上失眠睡不着;
白天萎靡睡不醒;
经常在网上对比身体症状;
憋气测试肺活量;
稍微咳嗽、胸闷就开始怀疑人生;
马路上见到人,能隔多远是多远;
然后还爱刷新闻,关注什么疫苗和特效药.....
然后你会发现——完了,没救了。
纵观目前局势,你会发现:
越低端的说法越信誓旦旦;
越权威的说法越是不确定;
媒体和朋友圈理直气壮地告诉你啥药治“新冠”;
而“专家”和“科学家”可能自己都还没整明白。
怎么办?
看着不断关注爬升的数字,胸不闷也闷。
一口老痰卡在喉咙里,吐也不是,不吐也不是....
放心,只要老老实实在家隔离了,大概率都不会有事。
不过有一件事,却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
因为大概率——很快就会发生。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早已经过亿,
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
也就是说十个成年人里就有一个罹患糖尿病,
但人们好像并不紧张。
因为在我们人之中,存在两种统计学——
一种是统计学,一种是中国人的统计学。
统计学会告诉你,糖尿病有I型和II型之分:
I型是一种遗传病,先天获得,避无可避;
而II型主要靠自己后天努力大吃大喝不运动。
在中国,II型糖尿病患者占90%以上。
这样通过统计学计算下来,每个中国人罹患II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是9%。考虑到家族病史,糖尿病患病率真的是高到无法忽视。
可为何糖尿病患者在中国数量一直有增无减呢?
因为中国人的统计学——简单直接,而且抚慰人心:
因为糖尿病是遗传病,而我父母没有糖尿病。
所以,我罹患I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是零,我赢了!
说到II型糖尿病,我完全没有兴趣去得。
即便有这个风险,十个人里才有一个会得。
我肯定在那九个人里,我又赢了!
所以,说到底我都不会罹患糖尿病,证明完毕!
要知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由于血糖浓度太高,
相当于所有脏器都浸泡在糖水里,糖尿病患者相当于——人形蜜饯。
当然血糖高并不直接杀死人,
最多造成女友龋齿而已。
糖尿病的伤害主要体现在在体内器官在漫长的浸泡过程中,神经末梢会坏死,伤口会长期无法愈合,形成各种各样的并发症。
而这些并发症会缓慢而痛苦地杀死病人,就像是是命运在小口小口地吃掉人形蜜饯。
可是,面对命运生吃家人、朋友,甚至是自己,人们依然不紧张。
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无法治愈,但可以控制。
如果持续服药或者注射胰岛素,
把血糖浓度有效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那么患者依然可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这就意味着患者需要建立一套食物和血糖之间的对应关系——清楚地知道自己吃什么食物,吃多大量,对血糖浓度会起到多大作用。
所以,确诊罹患糖尿病的患者之中,普遍都在第一个月认真地进行每天三次血,监控自己的血糖变化。
但是很快,人们认为自己获得了足够多的经验,
要么把每天三次血检变成一周一次,要么就彻底放弃了监测——直至病发。
当然,每天三次血检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这不单需要在三根手指上用针戳三个眼儿,而且要耗费3个针头、3张试纸、3个酒精棉球。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一个月算下来是一笔可观的开支。
糖尿病患者很快就发现血糖控制得还不错,准时测没有意义,也就逐步下调了频率,直至逐步忘记。
直至糖尿病并发症发作。
奇怪吗?
一点不奇怪。
我们都热爱现世的安稳,渴望甜蜜的人生,
但我们并没有长久看护自己的能力。
据我观察,我们的甜蜜人生之所以如此甜蜜,
只不过我们过得足够粗糙。
在所有真正需要讲求生活质量的地方——
都在偷工减料。
把一切都拜托给了看不见的命数,
或者有利于我们自己的中国人统计学。
我们把所有精力都投入了如何索取,
甚至都没有时间去认真享受一下。
于是,一切大而化之,
凭借经验和猜测对付着就过完了一生。
糖尿病患者从每天三次血检变成一周一次,
到后来就彻底放弃了监测,其实就是我们大体平凡的一生。
朋友,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坚持怀疑自己有病,
那么请保持这样的态度。
离人远一点,出门戴口罩。
回家勤洗手,不看朋友圈。
你可以身无物,白手起家;
但不可以身无利器,手无寸铁。
现在口罩与信心,就是我们的“武器”。
- END -
编后按:这个社会,头脑,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
保持自我的诚实,与足够的怀疑,可以活得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