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之后的感想总是很多很多,却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我是农村出来的娃,对农村始终有一种依恋。只是,这次回来并没有感受到以前的那种暖心的友好,不知道是我不再被接纳,还是自己不再适应这个畸变了的农村。
昨天去外公家里,他们还是想以往那样关心我的工作,比之以往我也不过就是做了份兼职,并不能算正常工作,外公又一次明显表示了不赞同。我记得上次过来的时候,我是无业无收入的状态,一心想着怎么在新搬来的大学那里做点小生意,外公本是十分反对,对我说了句刺痛我的话,他说他瞧不起我,上了大学没用。我当时是很受伤的,但是面上并没有表现出来,表示了适当的惭愧之后,说了自己的想法。
我想我一定变了很多,要是放在以前,我一定会表示不认同,并且把不高兴写在脸上,让沟通停止,误解加深。对于自己的将来,我不再去求那份自欺欺人的安稳,也不再过分投机;对于沟通,我不再忽视,更有耐心,也更有信心。最后,外公很支持我,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让他接受一个年轻人非常规的想法,多么的不容易,我很感激。
这次距离上次已有一个月左右了,几经周折之后,我并没有让之前谈得眉飞色舞的计划实现,自是有些无颜面对。果不其然,外公再一次语出惊人:“不能赚钱,你读书有个鬼用!”我再次被刺痛,但更多的是无奈,我并没有信心可以在“读书虽然赚不到钱,但是用处很大”这点上,说服他,毕竟连说服自己都难。读书虽然不能为了赚钱,但是作为一个读书人,不能养活自己,是可耻的。况且,当初所有人望着我一步步成为大学生的动机,确实是钱这就是农村的思维,它不对,却也推翻不了。
当年的一场革命运动,鼓励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并称之为改造。尽管它是一场错误的运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今时代,各个领域的元老级人物,很大一部分都是做过知青的。不管在历史上,这个事件被定义为什么性质,至少在用农村这个大环境改造知识分子这一点,是有价值的。
读书人的身上,应该有知识,但是如果只有知识,就真成了百无一用之人。我们知道五谷是什么,却不识五谷的样子,我们好像明白生活的真谛,却过不好自己的日子,我们讲起大道理来一套一套的,做起人来却分外艰难。农村不是一个地域,是中国的状态,一个农业大国,它就是一个大农村,所有的文明、文化、思想、真理,都来自那里,都必须以那里为基础。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很有必要。
我很庆幸自己身在农村,有过只属于农村孩子的中国式童年,最单纯的年纪,最简单的生活方式,最广阔的土地,释放着最自然的天性,那是作为人的幸福。后来进过城,看过高楼,坐过汽车,逛过商场,吃过从没吃过的冰淇淋和蛋糕,睡过又大又软的床,好像就忘了那种幸福。追求着别人都追求的东西,羡慕着别人都羡慕的生活,最后,忘记了自己是谁,把自己活成了无数个别人的样子。
回到农村之后,看着这城不城乡不乡的地方,好像只是进到了一个城市的高仿赝品里,有些猝不及防。靠着久远的记忆,我想起来这方土地上的自己,重新去认识她,也认识现在的自己。农村就是农村,不会因为房子高了,道路宽敞了,打扮时髦了,就变成了城市,它的根埋那儿,很深很深。我的根也在那儿,那份牵扯,断不了,只有在这里,我才能看清我自己,找回我自己。
我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走出了农村,不知道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回到这里。外公说得对,我读的书没用,十几年又回到了原点,很惭愧,并没有像他们希望的那样成为一个城里人,光耀门楣,并没有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我很想让每一个关心我的人满意如愿,可我做不到,我想,穷极一生,也只能勉强做到让自己满意如愿吧。
农村,这方土地,我知道你对我并不满意,就像我对你不满意一样,但是我依然爱着你,就像我仍然像恣意奔跑的童年那样,爱着自己。
我回来了,我感觉到了,你也爱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