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作者和田秀树写了不少心灵鸡汤类书,此前还读过他的《简单心理学》,内容真的很简单,跟灌水没有太大区别。《争辩力》是我读的他的第二本书,字数不多,插图的页数占了至少三分之一,讲的内容浅显易懂。内容重点大致如下:
一、摆脱害怕争辩的性格,消除“预想的不安”,记住你的背后永远都有一个叫作法律的武器
害怕争辩的人在遇到了事情后,一般都是因为提前预判了接下来会出现的不好的事情,从而忍气吞声,这同样也助长了对方的盛气,让自己更加被动。
害怕争辩→预想的不安→不安的循环
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小的时候,想必有不少人曾被年龄大的孩子或者自己家附近的坏小孩捉弄、欺负过吧。假设那个时候你因为害怕遭到报复而没有反抗,那么,对于对方来说,没有比不反抗,甚至连反抗的姿态都没有的人更好欺负的了。那样他们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因此,不要向坏的方向预测还未发生的事。姑且在展示出反抗的姿态后观察对方的态度,然后再考虑下一步如何发言或行动吧。
并且除了极少数穷凶极恶的恶徒,大多数好事之徒都畏惧于法律这个武器。他们最多打法律的擦边球,但绝不会再有进一步的动作。高利贷放贷人和黑社会也是懂法律的,所以会尽量避免做明显违法的事。对于黑社会来说,一般不会为了收一点小钱而冒那么大的风险。他们主要是通过让对方感到恐惧,觉得“只要报警就会遭到报复”,从而一再忍耐,这对他们来说才是上策。也就是说不诉诸武力就把对方逼到心理绝境中,这才是高等战术。
书中给出的例子是日本社会比较普遍的性骚扰。大多数女士遭受到了性骚扰,尤其是上级的性骚扰,本能地认为如果声张出去的话,可能就会被解雇。但是其实这么一次经历反倒可以说是抓住了上司的把柄,形势就会逆转,还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或者公开他的罪行。
现在创业、搞点小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在拥有大企业之前,做小生意的人都有夸大描述的倾向,即自己形容的商品与实际不符。购买商品后察觉自己上当的消费者除了愤慨,还会与商家沟通赔偿。但在沟通无果后,有的消费者就因为害怕投诉、给差评后,被商家报复(确实有这种案例),便最后不了了之了。这种结果就是商家越来越霸道,而且霸道商家会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事实上,如果商家有对你采取报复行为的倾向,他们就是犯法,消费者可以走法律程序。恶徒型商家固然存在,但绝大多数商家还是不会轻易犯法的。所以该投诉就投诉,该差评就差评,怕什么!
所以不要给自己提前下不好的结论,因为恶霸并未无所畏惧。
二、做一个自信、内心强大的人
大多数不明确态度的人都是性格温柔敦厚的人,这样的人通常一开始就在心理上被对方压倒。内心不强大,意志力不坚定的人往往没有主见,而对方如果是营销人员,他们受过这方面的培训,很轻而易举地让飘忽不定的人心甘情愿地掏钱。不明确态度的人往往在做决定的时候也更倾向三思而后行,意即优柔寡断。在犹犹豫豫的过程中,机会都流失了,剩下的只是最差选项。这个时候就需要坚定、果敢的内心。其实被别人带节奏和优柔寡断都不如自己3秒钟做的决定。
三、读取对方内心,掌握对方情绪
书中提到的方法是共情想象,即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出对方所想要的。虽然这也是个老生常谈的方法,但是真正在使用这个方法的人还是少数,所以一经实施,必是利器。
一次我刚迈入酒店的电梯里,电梯里站着接待过我几次的酒店前台人员,我刚准备去按通往我的房间所在楼层的按钮,那位前台人员便也准备伸手去按,并且将脸转向我,跟我说:“你是....9层吧。”我感到很唐突,脑海里一片空白,便直截了当地说:“不是,是6层。”话一说出口,就觉得有点让对方难堪,便赶紧补充了一句:“酒店客人太多了,您太忙了。”对方脸上依旧可以察觉出一丝尴尬。情商堪忧的我走出电梯才发现他是想“考验”一下自己的记性,毕竟见过几次面的酒店工作人员。如果当时我说的话是:“6和9也差不多,您回答得很接近”就好了,既保住了对方的面子,又委婉地夸赞了人家。
四、说话术:以理服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于发现对方话中的逻辑漏洞;不好的话前先做铺垫。
五、应该如何处理上级的命令?一、与上级沟通中通过重复内容,明确责任人;二、让对方阐述意见,明确其意图;三、先不下决定,花点时间判断。
读完了《争辩力》,总结一下,内容上还是有些灌水,思路不流畅,毕竟作者在书中也提到自己是在当医生的业余时间里写的。作者写作初衷是因为发现各行各业的上下级关系都不容易相处,而自己作为医生,只要医术精湛就可以扬名立万,因此希望能给其他行业人以启示。对于我来说,摆脱害怕争辩的性格,消除预想的不安是学到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