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完这本书,感觉对父母教育孩子有指导意义。
父母拥有巨大的权力,对于孩子。
孩子的世界里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
孩子会因为父母的原因,来建立自己的基本行为方式,应对方式,以及观念和价值观。
孩子无法逃离父母,所以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这个环境。
因为孩子没有力量,只能学习顺从。或者反抗。
1.用自己的方式尝试,做错了也没关系。
2.坏事总会降临,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3.约定安排,拟定合同,自己为自己负责。
4.相信每个人都能变得更好。
我们共同努力,预见积极地结果,但最终取决于自己。
必须完成的事情,只有靠自己才能完成。
5.情绪温度计,1—10,消极(自杀倾向)—积极(非常愉悦)。
6.犯错被批评,会处于“儿童自我状态”,行为和感受像个孩子。
7.老师是讲解模式,咨询师是倾听模式。
8.能实践的理论才是好理论。
9.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自然型儿童、适应性儿童,顺从、同意、取悦、道歉、依赖。
父母自我状态:挑剔型、教育型、批评、严厉、愤怒。
成人自我状态:理性而合理的行事,规划未来。
计划、考虑、决定、行动。
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
这个状态下,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也只有靠自己才能进入成人状态。
10.第六章和第十二章都在说要完整的回忆整个童年。
客观的去看,理性的审视人生。
回顾生命早期阶段,发生的一切都影响重大,还影响着后来的成长。
就是建立世界观的时期。
内在的、包含情绪和情感的心理世界。
无论你对生活形成了怎样的态度,从此你的行为和幸福感都会受到影响。
往后余生都会如此。
每个生命一定都经历开始、中间和结束这三个阶段。
开始的阶段会显著影响后来的阶段。
因此,你对世界的看法是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里形成的。
11.儿童如何释放愤怒?
从强到弱,叛逆、撒泼、怄气、任性、郁闷、拖延、厌烦、退缩。
12.秘密协议,自己和别人共谋,审判自己,做成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
13.人类的痛苦和折磨都是自己的选择。
14.人生坐标四象限。你不好到你好,我不好到我好。
我不好,你不好,完蛋了
我不好,你好:我很不幸,自责,甚至自杀。
我好,你不好:说教,指责。
我好,你好:最好的选择,勇敢的选择,动态保持住。
15.回忆童年,说的是人生。一个孩子从依赖,到独立,到共生。
成熟的人,有共情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