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提到教育,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以人为本。”到底什么是“以人为本”呢?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觉得若要以人为本,必须修炼一种豁达的态度,这不仅是一种职业操守,更是一种人生修养。
以人为本,不仅是对学生,对教育,更是对社会,对人生。概括而言,以人为本,就是对每一个人为本,教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领导对下属……所有上级的,强势的对下属的或弱势的为本。所谓的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一种宽容,一种耐性。
在教育上,若要以人为本,就必须从体制改革入手。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缺人,而是人多挤到一块,这难免会让人敷衍。很多家长,任何一位家长即使教育一个孩子还有很多不耐烦的时候。更何况,老师不是神仙,难免有七情六欲,情绪也有四溢的时候;更何况,家长在家领孩子尚不用期中测评,年终评比……而教师,领那么多孩子不说,更有每天作业,每周反思,每月教案检查,作业检查,月考试卷分析,期中测评,期末排名等各项繁琐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学生是机器,教师也是高速运转的机器,而且是全能的机器。如此功利的制度评比,用世俗和利益蒙蔽心灵,又怎能心静如水的以人为本呢?
若要以人为本,还须考虑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中国的教育制度太精,精的把教师都夸成了神仙,但现实中却把教师当成了“傻子”。把教师当牛做马的使唤还让你没理由喊累。在中国生活现状的重压下,教师踏进这个行业就觉得像在啃鸡肋骨,啃不到肉也就罢了,还非得让你说香。看那些挤扁脑袋往上爬的高官,哪一个不是追求名利双收?而现在却要求教师不食人间烟火。教师不仅要淡泊名利,还要正确无比。做教师,一个眼神不对就是挖苦学生,一个动作不恰当就是变相体罚。对于有基本素养的学生还好说,对于任何学生都求教师温柔对待……把教师从物质上架空了,还要教师说幸福;把教师福利冻结为零,还要你喊精神富有……
若要以人为本,还要顾及教师的尊严。想想教师,我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底气不足、囊中羞涩、说话少气无力的社会底层形象。教师的职业是高贵的,但物质是薄弱的,权利意识是淡薄的。在现如今这个物质证明能力的时代,教师的尊严又能靠谁建造?教师群体中,一线教师更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豁达,除了各种规范制度的绑架,还要应付教育部门的各种检查;既要有家长需要的成绩,又要有领导要求的和风细雨;既要有不戚戚于贫贱的超脱,又要有在时间和情感上对学生的无怨无悔的付出;既要有教好优等生的专业素质,又要有菩萨心肠对待不省心的淘气生,甚至是危机四伏的问题生……这两年我越来越感觉到:教书不仅是智力活,更是体力活。从早上五点多起床到晚上十点多回家!稍有差池,还会有狂风暴雨。教师的生活,灰头土脸,满目沧桑,尊严何在?更别说光鲜亮丽了。很多领导在需要教师卖力时是亲们,在遇到问题时又撂到一边,如此掂来撂去的,又怎么保存尊严呢?教师又怎么能脚踏实地的卖命呢?
从前的一位校长说过:教师千方百计的想福利,校长千方百计的想整人,那这个学校就完了。虽然现实不至于如此,但只有校长,为教师着想,教师才能为学校着想。这种着想不是一条短信、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作为教师,作为任何一个正常的世人,都喜欢那种极实惠的实在人。
当教师觉得这个家庭温暖了,他们的心就温暖,教师的心温暖了,才能宽容,耐心对待工作,教育的冰雪也就能开始融化了,教育才有可能迎来春天。
我认为教育的关键也应该关注教师,以人为本中的内容应该有分给教师的暖意和温情。
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基础,我们一致致力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的提高,为此我们皓首穷经。但当我们致力于教育法的完美时,也应当关注教师,教师也是普通的人,也是有血有肉,需要物质基础为支撑的人呀!
当我们提倡以人为本时,我们不由得想起芬兰的教育。在芬兰,每一个人都被确定为一个人。仅三十多个人的一个学校,国家的投入一点也不逊色,毫不马虎。配套设备齐全,包括体育和图书,在我们看来很无关紧要的条件,人家做的都精益求精。比起咱们国班里学生黑压压的,如此阵容,碰到现实的个别人,还能应付就应付。怎容易做到以人为本的物质基础保障。
改革体制,温暖亲情,修炼人生态度,关注咱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才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人生修养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