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未曾提笔写字,似乎我都快忘了蓝色钢笔写字的那种很独特的感觉。可能这就是是一种情结吧。我仍记得十七年前第一次用钢笔写字是在我奶奶的葬礼上,那时候懵懂无知的我,别人让用钢笔写个自己的名字,我就认真的写了,第一次握住钢笔的感觉,很正式,还被夸赞了写的字很漂亮,情景历历在目。但是我却忘记了旁边躺在棺材里奶奶的样子,可能是满是皱纹的微笑,抑或是皱纹舒展后的安详。现在想想也是可悲的,我记住了第一次用蓝色钢笔写字的情境,却忘记了疼爱我的人的模样。
现在的过年也是一种情结吧,即使十个人有八个说无聊的。我记得小时候自己一进腊月就盼着过年,感觉日历总是撕也撕不完,恨不得一下撕下去十几张这样年能来的快一些。大年三十,小伙伴们着急忙慌的吃口饭就跑出去聚在一起,手里提着一个罐头瓶和蜡烛做的灯笼都感觉幸福的不行,兜里揣着拆散了的鞭炮,走两步点一个扔出去赶紧跑… 然而今天对过年的情结,可能就是那不短不长的假期,还有一个人独自抱着手机的无聊。
曾经的玩伴都去玩"大人"的东西(赌钱)了,我并不反对,但是我却并不会做。小麻将我还可以凑凑手,其他的我可能只能以"穷"来搪塞。我答应过要陪一个人读书,这种读书是一种远程的陪伴,学习三个小时,嘿… 其实我也不知那个人读没读,可能是为了强迫自己读书给自己的借口吧。
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我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借我一生》,这本书是我曾喜欢的一个女孩儿送我的生日礼物,喜欢她的时候我仅仅在乎这个书的名字,那种青春期自以为是的错觉,甚至是一本书的名字都能想象成别人对自己想表达什么意思。所以我一直没读内容,以至于后来就没了机会读。赶上这年关佳节无聊之际,刚好拿来解闷。
目前我只读了前几章,但是却一改之前对书名自己独到的见解,回想起自己之前的一厢情愿的想法就可笑。余先生基本是描述了自己家族三代人的情况,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概况,语言平实,但却是让人感觉他观之入微,描写独到。我突然感觉我身边正发生着和余先生经历的类似的情境,身边这个自不知落后的村子里处处是复杂的人格。可能有一天我会抽出一份闲暇去写,就记录一些我妈前天和我描述的一起让她气愤的事一样:我妈是市爱心联盟的成员,因为看我家邻居是个将近70岁的老光棍生活困难,于是在联盟给他申请了米和面粉还有油,并和几个联盟成员送到他家,却被赶了出来,吃了一次大大的闭门羹,理由是"我还能干,等不能干了再帮"。让我妈在众人面前好生尴尬。
其实我听完虽然对我妈有一点点心疼,但是我却对这个老人充满了无限的同情和敬佩。我觉得我这种心情,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村子里,这样的事情并不稀奇,却鲜有记录,我自知肚子中墨水有限,但是我也希望能记录一些,学一学余秋雨先生。
最近写东西真是想到哪写到哪,完全的失了章法,还请我的读者见谅,至于内容就等着以后带着老花镜坐在夕阳下慢慢整理吧。
再次感谢,读至此。
2018-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