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前,某个著名经济学家发表他的高论,呼吁出台“四万亿2.0”。对于这位经济学家的文章,我看过不少!但是对于他这篇文章的高论,我是不敢认同的!
目前的情况,恢复经济最好的办法不是用投入巨额资金拉基建去刺激经济。而是要一边消除疫情,一边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需要。首先是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生活用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生产的恢复才是关键。
2020年1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4%。二月份的数据虽然还没有出来,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在生活用品特别是在生活必需品上将有大幅上升。某地的大白菜虽然已经由7元每斤回落到了3元一斤,但仍然是在高位运行。同时猪肉的价格,大部分地方都是在30至40元每斤之间,甚至有地方达到了将近50元的价位。鸡蛋的价格也在上涨。所以,稳物价才是当务之急。
除了旅游业、餐饮业和网吧等人群聚集产业,房地产业恐怕是最后开工的行业之一了。这个除了防疫的需要,事实上也与上游原材料的需求有关。如果不能保证上游产业的生产,下游产业包括基建业的运行将进一步拉抬物价。
经济运行已经系统化,十分复杂。但是建构在金字塔低端的东西一直没有变,那就是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因此,只有有了农业革命,满足生活的需要,才会发生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是蒸汽机带动的轻工业革命,才进一步促发以重工业为主,进入电气时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活用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现在把生活必需品的恢复放在首位是必须的。
既然生活用品的生产恢复,关系重大,那就必须重点关注。如何促进生活用品的生产恢复,那就是用利润去刺激生产。疫情还没有完全平息,复工依然会有一定的风险,工人必然期盼更高的工资。同时原料和运输成本都在上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商品涨价似乎是必然的选择。但是生活用品一涨价,又会引导其他商品和服务涨价。这是相互矛盾的问题。
针对这个情况,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对居民购买生活用品给予补贴。从而让厂商有一定的利润能够刺激扩大生产,又可以让居民购买到平价的商品。
澳门特区政府在2月24日宣布从往年7月提前至4月执行开始实施“2020年度现金分享计划”,将向澳门永久性居民每人发放1万澳门元。其后,香港特区政府也决定推出救助计划,向18岁或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发放1万港元,以鼓励及带动本地消费。同时宽减100%的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宽免住宅物业全年差饷,发放多一个月的综合社会保障援助标准金额:为公共租住单位的较低收入租户,代缴一个月租金等。
特区政府的做法在大陆实施,自然有难度。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居民发放限定在购买生活用品的消费补助卷,则是可以办到的。一视同仁对每一位居民发放等额的生活补助卷,让其在固定地点购买平价生活用品。这样就保证了居民生活不会受到物价上涨的影响,又能促进厂家因为有利可图而扩大生产,有利于生产的恢复。
只有先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其它的生产部门才能正常运行。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是31.92万亿元,而2019年GDP接近100万亿元。四万亿的基建根本拉动不了经济,只有保生产,首先稳物价,才能稳就业,最后有利于产业链的全面恢复。对不对,让历史去验证吧!
【本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意见和建议,欢迎商榷。】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