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作为中国文化历史名城汉置无锡县,在惠山东2.5公里,泰伯渎(伯渎港)北2.5公里,西依梁溪河筑城邑。设子城、罗城两层。子城周长2里19步,高2丈7尺,有1门4楼。其城东接城中直河,西距梁溪(西城河),南北位置相当于今复兴路以南,前西溪以北。县治设子城内。
太湖、大运河赋予了无锡的美事美景
无锡古时候有芙蓉湖,在其南端运河收狭处,有一大岛上堆满缸缸、盆盆、坛坛、罐罐,叠得整整齐齐,堆得又高又尖,一眼望去,宛如一座座玲珑剔透的宝塔尖。所以这地方叫“江尖”,又作“缸尖”,本地人则喊成“江尖渚”。 江尖渚上的邹、陈、尤、蒋四姓人家中不少人世世代代经营陶器行业。虽四面环水,因是个岛,过去“江尖渚上团团转”无桥与对岸相通正好陶器适于船装,水运便捷,江尖陶器名声在外,因此营业额大、销售网广,为本地及邻县同业所羡慕。 以前岁岁农历七月三十夜里,江尖渚上环岛的缸塔塔顶,全都烧起油脚、木屑,谓之“点塔灯”,说是火旺财旺,家家不甘落后。
那夜古运河上的景色,真是奇妙绝伦!成串、连片的火光,照亮夜空,倒映水中,宛如河中游龙翻滚。年年这一夜,渚上和两岸人声鼎沸,拥挤的人群爆满河畔,来往船只停靠观光,江尖塔灯成为无锡古运河上富有特色的习俗。
江尖渚 江尖塔灯习俗,还得从元末起义领袖之一张士诚说起,他在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自称吴王(无锡地域古称吴地,春秋战国时吴国、越国之战的地方)。 早先是无锡人思念张士诚的好呢,是因为张士诚采取过一些于民有利的措施,百姓受恩有惠,深得民心。吴地群众助吴王抗击明军,使朱元璋损兵折将,长期久攻不下,无锡在张士诚部将莫天佑指挥下,与明军作战尤烈。 朱元璋后来灭吴后,竟疯狂报复,重税吴地民众,迫得民不聊生。明王士性所撰《广志绎》书中,有明确记载:“又谓张王不降之故,欲屠其民,后因加赋而止。”无锡人在明朝重赋剥夺下,愈发思念张士诚恩泽。吴王生日是七月廿五,无锡人选定七月三十,在运河上点燃塔灯,仿效当年士诚为招贤纳土曾在河边举火、点灯,寄托思念之情。
衙门里人查问,就推说“七月三十是地藏王生日,塔灯是照亮幽冥地府的。”此外,同吴地各县一样,江尖渚上也家家插九四香于门前,张士诚小名九四。年复一年,代代传承,江尖塔灯成为习俗。 家乡的美景,一一印在游子心,何时再忆文化哪些事? 本土文化传播,民间的文化记忆,城市的精神信念。觉得好,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