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完答罗整蓭书后,先生文风与前面几篇截然不同,很好奇百度了下,原来罗整蓭确实大有来头。
罗钦顺,字允升,号整庵,江西泰和人。著名哲学家,明代“气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困知记》。罗钦顺是可以和王阳明分庭抗礼的大学者,时称“江右大儒”。
王守仁的“心学”流行一时,很多人都信奉王守仁的“心学”,罗钦顺持批评态度,给王守仁写信予以反驳,王守仁回信答辩,两人反复书信往来,互相辩驳,直到王守仁去世。
从第一篇书信中,能切身感受到,先生对于真心指正自己学问之人的尊重和感谢,“然则天下之爱我者,固莫有如执事之心深且至矣,感激当何如哉!”
看到先生和罗整蓭关于学问的外求、内省、格物等的辨论,自己对心学也有了进一步认识。
“格物”者,《大学》之实下手处,彻头彻尾,自始学至圣人,只比功夫而已,非但入门之际有此一段也。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皆所以修身。而格物者,其所用力,日可见之地。故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格其知之物也。正心者,正其物之心也。诚意者,诚其物之意也。致知者,致其物之知也。此岂有内在彼此之分哉?
先生关于罗整蓭对“格物”说的疑问,以及对待朱熹学说的决裂,还有坚持心学之道的艰辛,在信中皆坦诚以告。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私也,非孔子可得私也。天下之公也,公言之而已矣。
愈发佩服在南宋那个时代,哲学家们之间,都心无旁怠、用功至学,虽然有着不同信奉不同观点,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辨论讨论,这才是做学问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