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我国西北部地区,出现过很多游牧民族,曾经被称作“西戎北狄”。是当时中原人眼中的蛮族。
他们对中原虎视眈眈,小则抢劫,大则战争,重复上演。“五胡”中没有的契丹,据说就是鲜卑族演化而来。
由于宋朝时,被迫中断了陆上丝绸之路,使得当时中亚、西亚,只知有契丹,不知有宋朝。“契丹”,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中国的代称。
契丹人就是与宋朝,南北分治的辽国人。他们所属的时代已经落幕,他们当年,是怎样的存在?强盛的辽国,如何灭亡的?他们的后裔,去向了何方?
《杨家将》的故事,几乎是很多人的,宋史启蒙读本。那里面有一群让人叹佩的杨家将,有一个强悍无比的大辽国。
勇猛善战的辽国契丹人,在宋太宗发起的“雍熙北伐”中,大败宋军。高梁河尸横遍野,杨家将损兵折将,杨老令公被俘,最终绝食而亡。连宋太宗赵光义,都是坐着驴车,逃得了一命。他腿上受的箭伤,折磨了他的后半生。
当然,折磨宋太宗的,更多的来自这次“高梁河惨败”,所蒙受的耻辱。原想趁辽国新君初立,“母寡子弱”之际,武力收回“燕云十六州”。仓促出兵,准备不足。又遇对方“一把手”萧太后,坐镇指挥,并不可欺。
可叹宋太宗一生,一心想通过收复“燕云十六州”,证明自己雄才不逊于哥哥宋太祖。每每箭伤疼痛发作,他更是恨上心头。
当宋太宗的遗憾,留给儿子宋真宗时,收复失地的愿望,已经渐行渐远。当辽国萧太后,亲率大军来犯宋境,宋真宗最先做出的反应是,逃!
虽然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宋真宗亲临前线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力挫辽军。辽大败,并折损大将。
在形势一派大好的情况下,宋朝可以“宜将剩勇追穷寇”,或可一雪前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宋朝选择了“和谈”。
契丹人建立的大辽国,就是宋朝的噩梦,给宋朝制造了,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
“契丹人,太过生猛!打不死,打不赢。”基于这样的心理,就有了接下来的“澶渊之盟”。
“以白沟为界,宋辽两国,南北分治。宋每年向辽供给岁币银十万两,绢帛二十万匹。”虽为“兄弟国”,却没有平等可言。
辽国打了败仗,还捞到这么大好处,自然暂时收起敌对。他们用宋朝给的钱,发展本国经济,国力大大增强。
辽国的疆域,也达到空前的广度。
那么,始建于唐末,败亡于北宋的契丹辽国,是如何消亡的呢?
当女真人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国,正是辽国国力转衰,北宋也恰好是“文艺老青”宋徽宗执政之时。
曾经被辽欺负的金人,有了反击能力。辽金地位反转。
糊涂宋徽宗,看到了敌人辽国的衰败,以为机会来了。他要夺回“燕云十六州”,以完成老祖宗的未了心愿。
最终,他做出了糊涂决定:联金灭辽。
结果,辽国被灭,宋朝也迎来了史上最强噩梦。徽钦二帝的悲剧,很快到来。
辽国当年有一百五十万人,除了战死的人,应该还有很多,都去向哪里呢?
辽国灭亡后,手握大权的耶律大石,带领残余部众,逃到今天的新疆,建立了西辽。
耶律大石继续向西拓展,至西亚。不可避免的,西辽也退出历史舞台。
此后,没有人能说清,契丹人去了哪里?
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契丹人,有的融合到了蒙古人中。有的与汉人融合了。
现代科技,为契丹人去向,找到了确切答案。
提取契丹人古墓中的DNA,与“疑似”契丹人的血液,进行比对。
结论是惊人的。如今在内蒙古、云南部分地区的达斡尔族,就是消失了千年的契丹人。
他们虽然已经不再“纯粹”,带有了一些其他民族的特点。但,主体依然是他们老祖先,契丹人独有特质。
契丹文字,已经很难见到。即使有,也已经失去生命力。但,从中可以窥视到,历史的一角,成为考古学家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