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对父母总是和颜悦色是很难的。有了事情,子女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先享用,这样就算是孝了吗?”
事实上,其实,在物资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孝顺父母,使父母衣食无忧,生活安逸并不是难事。对待父母真正困难的事情或许就是色难,和颜悦色。
之前听过很多人说,对待朋友,陌生人有一万分耐心,对待父母,亲人却连一万分之一都没有,我们将最好的脾气留给了陌生人,将最差的自己留给了亲人,朋友甚至所有在乎自己的人。
前端时间,我朋友的妈妈来到她所在的城市找工作,她妈妈一人赋闲在山区,既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又不适应大城市的快速发展的生活。出门后,如同幼儿,对周围一切一无所知。所以一切只能由朋友带路,三伏天气,正值酷暑,朋友的母亲既无能力承担脑力活动,又无绝对的忍受力适应体力活动,即使是家政也不堪忍受雇主一切。往往刚刚找到一个工作,基本上不到一个星期就会离开,工作辛苦,味道难闻,老板态度差等等都是理由。
为此,朋友深感心力交瘁,每次都会把自己的妈妈说到痛哭,朋友说当骂她时内心是痛快与酣畅的,为她妈妈的多事,为自己的辛苦与不值,但到最后都会化为后悔。她看到自己妈妈因为自己言语刺伤会觉得痛苦,但控制不了自己的语言暴力,将她妈妈刺伤。最后结局是送她妈妈回家。我在感慨朋友事情的同时,也在不断回想自己是否曾也如她一般,对父母以另一番颜色 ?
犹记得之前看过一段新闻说儿子下班回家后,因为被老板骂了,所以心情低落,看到母亲在低头找什么东西时,很不耐烦的问她在找什么,母亲回答说在找报纸看时,儿子心情烦闷的说了一句“吃饱没事干”就一脸烦躁的洗澡去了,洗好回来之后才知晓母亲已经跳楼自杀了。
我不知身边亦或周围有多少人在面临工作压力,感情失利时会以与语言或则其他方式刺伤身边在乎自己的父母,只是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你的父母,他们是最珍惜你的人。
真正被伤害的,都是在乎的人。
史铁生先生在双腿瘫痪以后,脾气就变得暴怒无常。他会望着天空突然发火大骂,也会随手拿起身边的一件东西向眼前的玻璃砸去。21岁的黄金年龄,谁又愿意在轮椅上度过一生呢?这等于宣判了他的死刑。
他不愿意与母亲交流却不知道母亲心中多么迫切地想要了解儿子心中的想法。在地坛中母子俩人慢慢地行进着,母亲在思考着儿子这痛苦的接受过程的结局,和这结局的尽头。史铁生却说:“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
在史铁生逐渐走出人生的困境并振作起来的时候,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我十分喜欢一句话,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心中有怒火,却不向别人随意发泄。每个人都是有脾气的,将脾气发出来,是人的本能,而将脾气忍下来,是本事。
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伤人的话语出自自己孩子的口中,伤害更是被扩大了10倍还不止,父母老了,不在再如往昔健壮,不再如往昔耳聪目鸣,更不如往昔为我们遮风挡雨。
他们变成了小时的我们,不会的很多,不懂的很多,磕磕碰碰的很多,会一个问题问很多遍,正如我们小时候一般,那时的我们,父母会停下来,静静的听着小时的诉说着幼稚的话语,然后微笑,告诉我们那些无法回答的问题背后的故事。
而现在,我们长成了父母的样子,父母回到了小时的我们,不再 强壮,不再无所不知。时光恍惚走了一个很长的轮回,不同的是,我们和父母变换了角色。这次,换回我们拉着父母的手慢慢的走。告诉他们,前面的风景有什么,前面的坎坷我带你走。风雨不怕,因为有我。
百善孝为先,对父母来说,孝的真正含义,不是物质上的山珍海味,高床暖枕,而是在真正需要孩子的时候,她能在身边一直相伴。和颜悦色相陪,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时光轮回变换,纵然世间诸事变幻莫测,或许唯一不曾变过的,便是血缘的缘。
本文为看听写的女孩原创,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