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集评注本》,正文147~167。内容:《小先生与民众教育》、《手脑相长》、《工学团》、《小先生》、《传递学生》《女工的传递教育》。
陶老为了中国的大众教育,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小先生”、“传递先生”就是他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不断思考而获得的灵感。是非常有效的普及知识的方式。
顾名思义, “小先生”就是由十六岁以下的孩子做老师,教那些不便“抛头露面”于男先生的课堂的女人们。因为当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女教师简直是凤毛麟角。男女相处本是大防,人们根本不会让自己家的女孩儿整天向男先生学习知识。可陶老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女孩子没有学上,于是,“小先生”就应运而生了。这是大众教育也里程碑式的创举,更是促进女子教育飞快发展的方式。
除此之外,还有为旷工、棉农、报童等人群培训的“工学团”,以及为一些自愿为大众服务的成年的“传递先生”。这些志愿者的出现,使沉睡千年的中国大地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使更多老百姓能通过学习掌握技术甚至改变命运。就像陶老所说:“教育变成人人可免费获得的一种礼物,他像空气一样,每个人都能呼吸,像水一样,每个人都可饮用,像阳光一样,每个人都可享受。”
当然一条一开始就满是荆棘的道路,一件一开始就注定艰难的大事,先生为之付出许多许多。
先生说:“我以为‘民众教育’的根本意义,就是教人把知识广散给大众,不是像占取金钱一样,把它封锁在少数人的脑袋里,把头弄得大大的。干民众教育,便是要把教育、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掩卷沉思,古今中外,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什么?因为旧中国光大百姓中,识文断字的人太少了。他们占取知识,做有偿教育而不教给大众,大众很少有学习的机会。
不过,不是我提倡自私,细想想,也许正是古人的“占取”才使得教育充满了神秘感。才会有读书人到哪都能收到尊敬的现象,才会有秀才见了知县大人不用跪拜的条律,才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这得第之后的得意。而现在,教育、知识都是无限量供给的,我们都知道天下最便宜的、最不值得珍惜的往往是白给的。越是求不来的,追逐的人越多,那些所谓的重点学校不正是这样吗?
他倾尽毕生之力,把教育变得像空气、像水、像阳光一样,人人都可以拥有。让中国的孩子生下来就能学习知识,接受教育。但如来佛祖教化众生的经书还需要拿紫金钵盂换,而今我们的知识、教育太廉价了。不会的一定要会,不学的一定要学,不喜欢的一定要喜欢!其实这种教育和陶老所说的教育是有很大区别的。也导致人人可以拿教育说事,人人可以置喙学校,人人可以打骂教师,连弑师事件都有!如果陶老还在,估计也会深思教育的方向,痛心孩子们的遭遇,心疼教育者的处境与无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