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桴:栋名,形声。从木,孚(fú)声。本义:房屋的二梁,凡五架屋,正中曰栋,亦曰阿,次曰桴,亦曰梁。
如何晏的《景福殿赋》:“重桴乃饰。”又如东汉·班固《西都赋》:“荷栋桴而高骧”。
桴也指竹木筏子,何晏《论语集解》引马融的注说:“编竹木大者曰筏,小者曰桴。”如《国语·齐语》:“乘桴济河。”
桴也通“枹”,即鼓槌,如《左传·成公二年》:“郤克左并辔,右援桴而鼓。”又如《礼·礼运》:“蒉桴而土鼓。”
浮:氾也,形声字,从水从孚,孚从爪从子,是孵的初文,意为鸟的爪子下生了“子”,也就是鸟之卵如期破壳而出。也就是“有信用”。
如《易·杂卦传》:“中孚信也。”徐锴曰:“鸟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又引申指“为人所信服”,如:深孚众望。
水孚结合,意为漂泛在水上,想孵卵一样,与“沉”相对。如《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又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浮也指飘在空中,如:浮云。
浮也指表面的,空虚不切实际的,如:浮生若梦。也指不沉静、不沉着,轻薄不踏实等意。如轻浮、浮躁、浮浪子弟等。
浮也指超过,如:人浮于事。
材:木梃也,形声字。从木,从才,才亦声。“才”意为“备而未用”、“储备待用”。“木”与“才”联合起来表示“储备待用的木料”。
材的本义:库存木料。如《国语·晋语》:“驾而乘材。”又如《庄子·人间世》:“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材也泛指材料、原料,如《左传·隐公五年》:“其材足以备器用。”又如《仪礼·士丧礼》:“献材于殡门外。”
材也指人的体貌、资质、本能等,如身材,因材施教等。
材也通才,指人才,如《书·咸有一德》:“任官惟材,左右惟其人。”又如《管子·五辅》:“士脩身功材。”
材也通财,如《墨子·公孟》:“广辟土地,著税伪材。”又如《荀子·君道》:“知务本禁末之为多材也。”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不能推行,我就乘上木筏子隐退到海湖中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你的勇敢超过我,可你难给我找来造桴的材料呀。”
历史以来,关于本章的解读五花八门,大部分人把“海”解读为海外,甚至地点都帮孔子想好了,那就是朝鲜,因为那里与今山东地区隔海相望,那里为商朝贤人箕子所化之地,这是典型的过度解读。
春秋时期的“海”指的是湖,比如《孟子》中的“孙叔敖举于海”,其中的“海”就是湖,孙叔敖是水利专家,他因治水有功而被推举为令尹。
又如《论语》中的“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其中的“海”也指湖,“入于海”就是隐退到江湖中去。
先贤们关于“无所取材”中的“材”,大致有三种解读:
1、释“材”为造桴的竹木材料,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的话说:“子路信夫子欲行,故言好勇过我也。无所取材者,言无所取桴材也。子路不解,微言戏之耳。”
2、释“材”为裁,意为:不能裁解微言之旨。讥子路粗鲁,没听明白孔子的意思,认为孔子真要走。朱子《论语集注》云:“材,与裁同,古字借用。”
3、释“材”为哉,意为:其他没有可取之处。何晏《论语集解》另引一说云:“古字材、哉同耳。”
第一个解读为孔子只是和子路开个玩笑,没有贬低的意思,后面两个解读都有贬低子路的意思。
子路因为性格鲁莽,孔子经常会批评他,比如有一次孔子表扬子路有不卑不亢的精神:“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子路听后很骄傲,整天念叨,后来孔子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是道也,何足以臧?”以为:这是最起码的修养,有啥好炫耀的?
孔子批评教育子路一定会有前因的,那么本章有吗?没有!
孔子说如果道行不通,就做个竹筏隐退江湖,子路肯定会跟上。子路觉得孔子那么信任自己,所以高兴。
孔子觉得子路对自己如此忠心耿耿,很开心,所以表扬他勇过自己。整个场合气氛非常融洽,没有需要批评教育子路的前因。
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
一,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南宋军队在崖山与元军进行了最后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张世杰战败,见大势已去,左丞相陆秀夫背负少帝赵昺投海殉国,十万军民追随其后拒不投降纷纷蹈海殉国,以生命书写千古正气悲歌。
但是也有一部分军民逃出来了,他们来到了南洋群岛中的爪哇,其中的一个人据说是陆秀夫的儿子陆自立。借着陆秀夫的名望,陆自立被推举为首领,他字号“复宋”,自立为顺塔国国王。
蒙元被灭后,顺塔国还派了代表随郑和船队来中国朝拜明朝皇帝。顺塔国持续了300年。后被灭于欧洲殖民国家。
二,张琏,生于明朝广东饶平县的客家人家庭,出身贫寒,为人行侠好义,曾为饶邑库史。
明嘉靖年间,因不满朝政腐败,杀死族长,投奔大埔郑八、萧晚义军。郑八死后,被推为首领。
张琏的义军达10余万人,分3路出击闽、粤、赣和浙省。先后攻占了福建漳州、龙岩、三明等地,直攻浙江的龙泉县。
后在俞大猷率军围剿下,张琏部伤忙惨重,遂率余部由漳州云霄引航出海,联合海上武装力量,继续对抗明朝政府。
以后辗转南下,夺占三佛齐岛(今苏门答腊),自立为飞龙国国王,据日本人藤田丰八博士考查,三佛齐岛、旧港等地出现古碑,上镌记“飞龙”年号。经鉴定是张琏当时的国号。
三,泰国古称暹罗,先民原居住在中国云南一带,为逃避蒙古入侵而南下迁居中南半岛。1238年,素可泰王国建立。
14世纪中叶,阿瑜陀耶王国(大城王国)取而代之。泰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很大。
1767年,缅甸军队攻陷暹罗首都大城,全国四分五裂,华裔郑信(广东澄海人)招募华泰子弟组织新军,进行抗缅复国的斗争。
郑信仅用半年时间便把缅军驱出国境,建立吞武里王朝,并于1770年统一全国。郑信48岁时死后,吞武里王朝就此覆灭,为时只有15年。
四,福建漳州人吴让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渡海至宋卡谋生。
吞武里王朝郑信率兵南征时,吴让趁机于1769年奏请郑信,以年交税银50斤的代价承包宋卡湖上端四岛、五岛的燕窝开采权。后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王国,称马来吴氏王国,1904年被英国灭亡,共存在了129年。
五,公元1772年,今广东梅州的客家人罗芳伯乡试不第,“乃怀壮游之志”,发扬客家精神,漂洋过海,登上婆罗洲(今西加里曼丹岛)。
刚到婆罗洲时,罗芳伯以教书为业,他有文化、有才能,又懂武术,既能团结侨胞,又能与当地土人合作,深受当地人民和华侨的拥戴。
后来他在坤甸成立了“兰芳公司”,是一个与东印度公司相类似的含有政治色彩的团体组织。
5年后,兰芳公司升级为兰芳共和国,1886年,兰芳共和国遭到荷兰殖民侵略军的进攻,这个存在了110年的华人小国不幸灭亡。兰芳共和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共和国之一。
六,广东省梅州人吴元盛和罗芳伯一起创立兰芳公司,后被派驻守在坤甸河北部的戴燕王国(Tayau)。
当时,戴燕国王很残暴,人民都怨恨他,1783年,吴元盛杀死了戴燕国王,人民都很感激他、敬佩他,因而拥立他为戴燕国国王。王位世袭,历4代国王70余年,于19世纪亡于荷兰。
七,清兵入关后消灭了南方的南明政权,在广东沿海岛屿上坚持抗清的几百残兵和几百家不服满清统治的渔民,在潮州人张杰绪的带领下,逃到了南洋的一个小群岛上——荷兰人后来命名的纳士纳群岛!
纳土纳群岛在当时不过是一块蛮荒之地,华人来到这片土地上披荆斩棘,将它开拓建设成一方乐土,纳土纳群岛成为华人的一个独立的土邦。
纳土纳岛国王张杰绪去世后,内部发生纷争,荷兰人乘机灭了张氏王国。
八,朱元璋手下有个大将叫黄元寿,他曾在南海的森屏滩抗倭,确定巨大成功。由于黄元寿是福建泉州人,善于海战,被朱元璋派往南海探险,并赐名为森屏。
后来黄森屏在现今的加里曼丹岛上建立了一个国家,黄森屏晚年回到了中国,他的后人世袭国王十几代后,被欧洲殖民者消灭,后来国名改为文莱。
九,263年蜀国亡国,马超的后人马承趁乱逃出成都,沿羌地(小月氏)一路向西,由大月氏、安息,最终逃到了亚美尼亚,改名为马抗。
在乱世当中,亚美尼亚国王收留了马抗,并将大龙省分封给马抗,并被赐姓为马米科尼扬,马氏家族从此成为亚美尼亚的显族。
马抗是争取亚美尼亚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英雄。1991年亚美尼亚独立后,还专门设立了“瓦尔丹·马米科尼扬”勋章,表彰为争取国家独立做出突出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