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忆往昔,一颗丹心未曾离。
如若情深而缘浅,不教生死爱相移。
一直很喜欢古诗。
喜欢他的韵律,喜欢他的意境,喜欢他的凝炼,喜欢他的千年传统。
虽百般模仿而终不可得,毕竟,文字功力实在太浅了些。所以,看到那种既没意境又没韵律的格律诗,瞬间便破坏了心中的美好之情。
然而,即便不可得,仍是时时惦记着。心中的那点念想,便如已经扎了根的小草,百折不挠,适时便生长。
有时,这便成了一个人的短板。
什么都想学,而时间与精力确实有限。也许毕竟庸俗了点,还是未能做到戒贪嗔痴慢疑。
所以,不敢称自己写的东西叫文章。一直只敢称自己写出来的,是文字。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想学许许多多的东西,是不是也是一种贪婪?因为,
任何的输入,总是为了有一天的输出。
只是,输出的方式可能不同。
比如生存,比如娱乐,比如情感慰籍,比如生活,比如随波逐流。
当生活出现了波折,却不与死亡相关,一切均是美好,欣然接受。因为打击可以让你变得更强大,挫折可以让你看清努力的方向,适时的暂停键可以反思过往,憧憬未来。
当生活出现了花团锦簇,却只是世俗表象,一切均是浮华,看淡无视才好。因为,花无百日红,人难千日好,一切皆会过去。
关于剩女的焦虑,其实最多的恐慌在于世俗不认可的孤立,进而被视为失败或者不合群的象征。然而,看透生活,生活爱情若是被一种生活方式绑架,毕竟此生多单一。
关于婚姻的存续,依然在于世俗主流的认可方向。当婚姻爱情让人向好,自然是最好的永恒追求,莫要轻易舍了去。当婚姻爱情让人心生焦虑百般难解,任何方法均无法解救,莫要再辜负自己的人生。
我们,活着,这一生。难道不是为了取悦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难道不是因为利己并不能真正利己,必须利他而达到利己,用利他促进利己,然后双利双赢?
所以,一切的生活现象,皆是不同种的方式方法,表象而已。
所以,要坚持核心的初衷,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不因社会喜而自喜,不因他人谤而自难。
这个,应该才是真正的输入之目的,输出之原则?
无需千头万绪,亦可过好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