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
或许是生活太平淡了,总是对远方有憧憬。远方有诗,有梦,有不同的生活状态。孩子也是兴奋,叽叽喳喳的,状态极佳,坐车也不晕了,真怀疑以前那个吐得稀哩哗啦的是假女儿。直到上车放好行李,心方安定。车厢里热烈的气氛,频繁的交谈,不同口音的人。离开熟悉的地方抵达另一个陌生。旅行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另一个别人呆腻的地方。
于我,也是一次锻炼。地理的短板,路盲的不安,在迈出步的那一刻抛于脑后。似乎是摆脱了一种制度,挣脱了藩篱,获得了释放,得到了新生。总把生活的希望,独立寄于他人是永远不会成长的。如潮的人拥瞬间变得平静。站台上空寂寂的,车窗外的寂寞与车内的喧闹如此不同,一窗之隔,两个世界,如同一个岔口的两个分支,两种不同的人生。
人是越行越远的。一旦这个行动的闸口打开,来势汹汹,势不可挡。开始辗转,漂泊的行程中。漂客驴友,他们视旅行为常态,一是为了那绝美罕见的风景,二是在旅程中遇到另一个自己。远方不断诱惑着。如果只是观望,羨慕,是永远不融于此境的。车厢内放起了《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音乐,更愿做蒲公英,随风吹,任我行。
人与自然是天生相附相成的。人最初就是在野外生存的。山洞,树上,随处栖息,游牧状态,条件简陋,心无所依,居无定所,寻觅食物,围堵打猎,天火燃薪,衣不蔽体,食不裹腹。仓禀食而知礼节。那应该是混乱而野蛮但一切尚简的。虽然现在生活优越,环境优渥,但人的思想也是极向往至纯至简的。有时追忆物质匮乏,精神丰盈的那个时代,民风淳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一杯茶,一本书,一束静静的午后阳光,一段散漫的时光。如同男人总喜欢在熄火后车里呆一段。那一刻,他不是家里的角色,单位的某某,他是自己。这是一段动人心扉的话:
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想静静,抽颗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人有时依恋熟悉的地方,有时候又想逃避。怎样能在人生旅程中过得智慧,达到相对的满意呢?一位智者的箴言:把自己当别人,不同时段,得意或痛苦时,淡而处之,公平,公正待人,审视自身;把别人当自己,有同理心,设身处地地为人分忧解难;把自己当自己,问夲心,坚持自己,求自己的解;把别人当别人,多尊重,有分寸,勿相扰,不苛求。
道理都懂,行之不易。耳畔又响起刘若英的《后来》,在车厢回荡:
如果当时我们能
不那么倔强
现在也
不那么遗憾
你都如何回忆我
带着笑或是很沉默
这些年来
有没有人能让你不寂寞
有些人相遇又分开,或错过。 这就是平凡的人生,也是不平凡的旅程。
(更想不到细心的女儿不嫌麻烦,带上了碘伏棉签,敬业的私人小护,我都忘了腿伤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