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总是想要努力给孩子提供最好最丰沛的食物,最先进最大的玩具,最好的成长环境。为人父母的拳拳之心,本无可厚非。尤其是在过去物质条件不那么充沛的情况下,一个汉堡(虽然汉堡也不是什么健康的食品)或者一个新玩具,都能让孩子兴奋很久。以前大家总在讨论的“富养”和“穷养”,多半是基于物质条件的。
然而,现在的物质条件相比于过去异常充沛。所以再基于物质条件谈“穷养”还是“富养”,不仅意义不大,更是给父母套进了一个大的金钱枷锁。动辄上千的早教课,课外活动班,更不要说各种进口玩具,进口食品琳琅满目。
当下的环境也越来越市场化,物质变得更丰富是好事,我们的孩子也越来越能在小年纪小就接触到金钱。
在我小时候,父母从来都没跟我进行过任何与钱有关的对话。印象中仅有的几次涉及到钱的情况,也都是“你不用担心钱,我们来负责”。所以,现在轮到我们来做父母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是选择主动和孩子谈钱,还是面对孩子的发问试图转移话题,避而不谈?
用”家里穷,没钱买”为借口,拒绝孩子不切实际的买玩具的请求?
搪塞逃避孩子天真地询问父母“我们家有钱嘛”的问题?
还是一脸内疚地面对孩子提问,“为什么别人家开好车,孩子可以上贵族学校”?
如果当你看到上述问题时,自己也一脸茫然不知怎么处理,或者自己也曾遇到过上面的场景,那么我推荐你看一看罗恩·利伯的这本《反溺爱》。这本书旨在帮助父母“在日趋物质化的当下,培养自控,乐观,坚毅的孩子”。《反溺爱》这本书指导父母一定要和孩子谈钱,教会父母如何与孩子谈钱,同时也是个契机,让家长梳理发现自己家庭的金钱观,从而帮助孩子通过金钱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这本书是每个家庭都该拥有的“财商教科书”。
罗恩·利伯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专栏作家。他一直倾力研究儿童教育与金钱的课题,依据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理财专家的研究成果,以及自身十多年来的采访、调研和在专栏、脸书上与粉丝的互动,创作了《反溺爱》这本书。
《反溺爱》教会父母要和孩子谈钱,但是:
1.为什么和孩子谈钱
“为了养出正直与善良的孩子,我们必须敞开心胸畅谈这些话题。”——《反溺爱》
成年人的世界,每天都在和钱打交道,但是却对孩子闭口不谈钱。可能很大程度上,父母是担心过早告诉孩子关于钱的事情,孩子会变得贪婪或者“唯钱是图”。
但是,不与孩子谈钱,这些就不会发生吗?
根本不!
孩子对大人的世界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有些孩子到两岁多的时候就开始注意到“金钱”这一个事物了。《反溺爱》书中,作者的调研结果显示,当孩子开始对“金钱“产生兴趣,开始对父母提问的时候,父母对此避而不谈,根本不会打消孩子对”金钱“的好奇。相反,他们一定会通过其他方式,从小伙伴,大众传媒,家里的账单或者其他途径找到自己想要知道信息。
因而当孩子开始好奇的时候,不跟孩子谈钱没有用。因为孩子一定会自己找到方法去寻求答案,有时那个答案可能错的离谱。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小男孩和小女孩会对人是怎么怀孕的好奇不已。因为根本都没有人跟父母长辈讨论过这个话题,于是上小学时候就在同学见谣传的拉拉手就会怀孕的说法十分盛行。
著名的儿童两性教育专家黛布拉 ·W.哈夫纳在她的《从尿布到约会:家长指南之养育性健康的儿童(从婴儿期到初中)》中提到过,当孩子对一件事表现出好奇,而父母遮遮掩掩欲言又止,会让孩子有罪恶感,认为提问的东西本身是坏的。
《反溺爱》的作者利伯也提到,父母对金钱避而不谈,遮遮掩掩的态度,会让孩子觉得金钱一定是一个不好的东西。但是其实,钱就是钱。钱是中立的。
和孩子谈钱是也为了和孩子建立信任感。让孩子在小的时候明白,什么事情都可以跟父母谈。父母不会指责,责骂,而是会帮他们一起解决问题。这样孩子慢慢长大,也不会什么事全都瞒着父母。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谈钱,是为了让孩子能从小循序渐进地了解成年人世界中金钱的规则。并且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可以有很多的机会,可以不断的在父母的指导下演练如何理智地处理钱,明智地为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在上学的时候根本没有自己花过钱,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一毕业就为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或者合理地消费呢?
2.好了,我知道跟孩子谈钱很重要了,我做好跟孩子谈钱的准备了,那么作为父母,我该如何谈钱?
“无论孩子最后有多少钱,我们都要让他们过上精彩的生活。”——《反溺爱》
(1)如何谈钱
A.鼓励孩子提问。
孩子对钱有了好奇心的时候,是最好的和孩子谈钱的时候。因而,不轻易打击孩子的好奇心。当孩子对钱有了兴趣以后,积极引导鼓励孩子提问十分重要。不对孩子的问题回避,不说谎,对不好一时回答的问题,先询问孩子提问的原因。耐心倾听孩子的问题和困扰,然后给出解答。
B.善用零用钱
当孩子对钱有了意识以后,就可以考虑给孩子零花钱了。给孩子零花钱一来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二来也可以让孩子对金钱有更直观的感受。
《反溺爱》中建议父母给孩子用透明的易于开合的罐子给孩子做零花钱的储蓄罐。给孩子同时准备三个罐子,并分别标注“消费”“捐献”和“储蓄”。每次让孩子把零用钱分成三份,具体的比例可以家庭讨论制定,分别放入三个罐子里。让孩子自己管理零用钱的过程中,也能让孩子学习到未来对金钱的处理方式:既要有为未来储蓄的钱,也要留有一些可以用于捐助和帮助有需要的人,还有自己能做主的,用来消费的钱。
同时,《反溺爱》的书里也明确指出,不要给孩子做家务劳动报酬,也不该用此项来替代零用钱。要让孩子明白,家务劳动是大家都应该一起分担的活,是为大家服务的。父母在家里做家务劳动也没有报酬,所以孩子也不该因此而获得报酬。但是如果孩子为某一项家务活动提出了更好的创意或者点子,是应该负报酬的。
C.给孩子消费指导原则
a.教会孩子区分“必需”和“想要”
"需要”的东西是我们生存必需的,“想要”的东西让我们活的更舒服有趣。从小教会孩子区分“需要”和“想要“的东西,而且要让孩子明白,无论金钱多还是少,金钱的作用首先是用来满足”需要“的,其余的才用来满足”想要“。
《反溺爱》书中建议,不光要教会孩子区分“需要”和“想要”,也要教会孩子把钱用在其他有意义的事物上。对于孩子十分“想要”的物品,家长也不能一杆子打死否定孩子,而是要多跟孩子沟通,了解他们为什么一定想要的原因。并且由所有家庭成员共同讨论是否要购买。并且教会他们,如果买了这件“想要”的物品,相应的金额就必需从其他物品上消减金额。
b.计算快乐产出比
有些玩具孩子买来只玩两天就扔在一边了,而有些玩具,他们则爱不释手能玩好几年。父母不光是给孩子购物的时候,在给自己消费的时候,也应该参考这一比例。好玩的事物无穷无尽,优先选择快乐产出比高的玩具和物品。
c.教孩子节俭
不管家里是巨贾,中产还是普通工薪阶层,父母都应该教会孩子消费指导原则要节俭,不浪费。
d.能借就不买
对应上一条,不仅教孩子节俭的原则,更是对资源的节约。很多东西需要的只是使用权,用过之后也没什么用处了,不妨考虑借的方式。既能减少大额支出,又能教育孩子不以“占有“东西为目的。所以想要购买东西之前,先引导孩子想想是不是能借到。
e.和孩子一起玩广告游戏
《反溺爱》书中有个很有意思的金钱指导游戏——广告游戏。全家人一起看广告,然后一起讨论这个广告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内容。
我认为这是对孩子很好的锻炼。不要说孩子了,我们大人都时常被五光十色的广告蒙蔽,冲动消费买一堆不那么需要的东西,孩子就更没有抵抗力了。
D.对物质主义说不
《反溺爱》中提到,物质主义者更注重物品,而不重视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质主义的最大坏处就是"不快乐"。
因而父母要先调整心态,不互相攀比,及时对孩子的要求说”不“,避免陷入不断拥有物品的物质主义陷阱。
父母也可以为孩子创造更多更有趣的活动,比如假日全家出行,或者在孩子掉牙的时候为孩子收集各种不同动物的牙齿。重点是让孩子开心,也要避免孩子们陷入攀比物质的陷阱。
同时,家长还可以试试《反溺爱》书中提到的杜威原法则,即让孩子的消费水平处在社区的中等偏下位置。这样,当大多数孩子都有了”想要“的一些新奇的玩具的时候,可能领头的几个孩子已经转换其他玩具了。这样家长也不必再买之前的玩具了。虽然不是必须每次都这么做,但是家长还可以激励孩子为了渴望而等待。这样,当物品真正到手后,孩子会更加珍视。
E.指导孩子捐献
指导孩子捐献可能是绝大多数中国家庭不曾想过也不曾跟孩子讨论过的话题。但是正如《反溺爱》书中所说的"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学习慷慨,这件事就不该被忽略。”
培养孩子的财商,也包括让孩子意识到,捐赠是没有好处的付出,但是却是很有意义的事。不同于《反溺爱》的作者所在的美国,国内捐献类的义工,慈善组织似乎没有那么大众,民众对这类活动的热情也没有那么高涨。但是父母仍可以和孩子一起从身边小事开始做起。比如父母可以积攒支付宝中蚂蚁森林的能量,到一定的累计值以后相关的组织会去种植真树。用这样间接的方式也可以做好事。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义卖,把自己不玩的玩具卖掉换钱捐献给需要帮助的孩子。
不过书中也建议父母最好教导孩子做捐献的时候把握“可视性”“自主性”“做预算”和“养成习惯”这四点,不然孩子可能会对捐献提不起兴趣或者产生误解。
(2)何时谈钱
与孩子谈钱不需要一个特定的时间。最好的时机是孩子开始对金钱感兴趣了,开始提问题的时候。做父母,重要的不是关注”何时“和孩子谈钱,而是要保护好孩子对金钱和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3.金钱也是有价值观的
如果以为财商仅仅只是有关零用钱,储蓄和投资的一些小技巧小花招,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财商重要,归根到底是因为它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因为对孩子财商的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孩子的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
A.为什么工作?
《反溺爱》书中指出,在孩子小的时候让孩子参与到工作中来,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职业素养——认真负责,让人信赖。
同时,孩子做一些真正的工作,比如肯德基麦当劳的餐厅工作,也有助于孩子摸索出工作的意义。不同于父母老师,在工作场合孩子面对的“老板和上级”是不会像家人那样无条件包容孩子的错误的。通过工作,孩子也能学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的方式,能更好地在长大以后进入社会。
当然,最主要的是,孩子工作还能分担学费。尤其是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付学费,想想工作时的不容易,孩子上学读书也会格外努力。
B.懂得感恩
与孩子谈论钱,能让他们知道自己家的财务状况,同时也让他们知道自己多幸运。
可以培养孩子多从帮助身边人的习惯做起。父母也应当更多关注孩子的经历和体验。比如不总是在假期的时候泡在酒店放松发呆,还可以在安全的情况下更多安排和孩子能够接触当地风土民俗的活动。
C.学会取舍
人生不可能得到所有的东西,要学会取舍。因而,对孩子的财商教育也是从小教会孩子懂得取舍。通过对孩子“需要”和“想要”的练习,让孩子能在面对金钱的时候理智花钱。优先满足“需要”,然后在从“想要”的东西中选择有意义的物品。
教会孩子家庭的消费指导原则,也是帮助孩子建立起花钱取舍的标尺。
这些看似只是金钱观的培养,日后都会成为孩子拥有“自控,乐观,坚毅”的基石。
作者罗恩·利伯多年来致力于儿童教育与金钱关系的研究,而且《反溺爱》这本书也是基于多年在专栏,采访和在社交平台上与各个家长孩子沟通之后的精华。因而《反溺爱》这本书里充满了一个一个的真实小案例。比起全是讲道理的夸夸其谈,我更喜欢有小故事的育儿书。不仅读起来更有意思,也是因为孩子都是不同的,通过小案例,我也会发现原来别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情况,反而会释然,然后努力去找解决的办法。
《反溺爱》这本书作为家庭财商的教材绝对当之无愧。书里面的案例和原则值得反复阅读和推敲,然后再思考如何能运用在自己家里,运用在自己家的小朋友身上。想着能一边和孩子游戏,一边也进行了财商启蒙教育,这个过程本身也充满了乐趣。
最后的最后,去掉外包的封页纸,精装的外皮白白净净的在正中央印着一只存钱罐小猪的《反溺爱》这本书,我十分喜爱。